48例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S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旨在阐明弥漫大B细胞型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并构建其预后预测模型,以便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及预测预后。方法:本文纳入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于我院初治的48例弥漫大B细胞型的PCNSL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免疫功能正常,未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第二肿瘤。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通过KPS评分系统、ECOG评分系统进行体能状况评分。通过IELGS评分系统、MSKCC评分系统、Taibei评分系统进行危险分层。通过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寻找PFS及OS的独立预后因素。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检验对上述独立预后因素进行生存曲线的绘制和比较。应用R 4.0.4软件建立PFS和OS的Nomogram预测模型,应用Harrell’s C指数、ROC曲线和校正曲线评价诺模图的预测效能。结果:48例弥漫大B细胞型的PCNSL中,肿瘤细胞来源为GCB 16例(33.3%)、non-GCB 28例(58.3%)、未记录4例(8.3%)。所有患者中男性25例(52.1%),女性23例(47.9%),初诊时中位年龄58岁。首发表现主要为颅高压症状(22例,45.8%)及局灶神经系统受累症状(29例,60.4%)。病变部位主要以额叶、顶叶、基底节区、侧脑室为主。神经系统查体异常22例(45.8%),发生颅内深部病变31例(64.6%),神经系统多病灶25例(52.1%),合并HBV感染10例(20.8%)。14例(29.2%)患者仅进行立体定向活检,34例(70.8%)患者进行全部或部分切除病灶。术后大部分患者接受化疗,初始化疗方案主要选择HD-MTX及其衍生方案(40例,87.0%),部分患者联合新型靶向药物及生物制剂。截至随访终点,27例(56.2%)发生复发或进展,20例(41.7%)死亡。治疗总有效率(ORR)为77.1%,其中CR占45.8%,PR占31.3%。总体的中位PFS为25个月,1年及3年PFS率分别为68.3%及38.9%。总体的中位OS为49个月,1年及3年OS率为76.8%及59.4%。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神经系统多病灶、HBV感染、MSKCC评分中高危、仅进行定向活检为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神经系统查体异常、ECOG≥2分、MSKCC评分中高危为OS的独立危险因素。随后,利用上述已证实的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构建了PFS与OS的Nomogram预测模型。内部验证和校正曲线证明了各模型的预测效能均较好。结论:弥漫大B细胞型的PCNSL的肿瘤细胞来源多数为non-GCB,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首发临床表现主要为颅高压症状及局灶神经系统受累症状。病变部位主要以额叶、顶叶、基底节区、侧脑室为主,超过半数患者发生颅内深部病变及神经系统多病灶。多数患者采取手术切除病灶治疗,术后化疗方案不一,多数选择HD-MTX及其衍生方案,新型靶向药物及生物制剂常用于复发/难治性患者中。总体预后较差,根据Nomogram预测模型预测患者的预后将有助于进行风险评估和指导个体化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容易发生肝外转移,一旦发生远处转移则预后不良。本研究旨在分析肝癌根治术后肝外转移发生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肝癌患者共1133例,根据有无术后转移将患者分为A组(肝外转移)136例,B组(无肝外转移)997例,临床病例资料比较采用Chi-square检验进行,按7:3比例选取训练组和验证组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漳州市医院普通外科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行外科手术治疗并且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癌灶单双侧、肿瘤最大径大小、多灶性、被膜侵犯、腺外浸润、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和结节性甲状腺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SEER数据库(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 ults database,SEER data)分别构建有效的列线图模型来预测胃神经内分泌癌(gastr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GNEC)和胃神经内分泌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tumor,GNET)的预后。【方法】从SEER*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联合低剂量螺旋CT(LDCT)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MSPN)病理浸润的预测价值以及CTC与MSPN患者临床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胸外科连续收治120例LDCT检出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术前采用叶酸受体α(FRα)靶向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CTC,利用平面测量的径线测量法测量LDCT上肺结节实性
目的:分析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吻合口漏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定好纳入排除标准后,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胃肠外科在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行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是否围手术期输血、是否行新辅助放化疗、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血红蛋白水平、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目的对胸腔镜下行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术后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340例早期NSCLC患者,使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将其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8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
目的:评价甲状腺辅助诊断(CAD)软件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对比CAD与不同年资医师的诊断效能,评价CAD对低年资医师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七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94位患者信息(共565例甲状腺结节)。所有纳入结节均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FNA)病理证实。采用的CAD软件为台湾安克生医公司研发的安克侦(Am CAD-UT Detectio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经气腔内播散(Spread Through Air Spaces,STAS)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我院的3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肺腺癌STAS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肺腺癌STAS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和预后进行病例分析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男性1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8.4岁
目的: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主要的血行转移部位之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周期,对骨转移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活组织检查的有创性及假阴性率,临床上较少采用骨组织活检明确诊断,有效的影像学资料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索99mTc-MDP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及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366例II、III期食管癌、结肠癌或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联合或无联合化疗、放疗。终点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需住院的心力衰竭、脑卒中,电话随访获得首次终点事件发生时间。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多组间无终点事件生存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