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6F5)3催化吲哚C-H键功能化及其在聚合物合成中的应用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ei205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吲哚、喹啉及其衍生物均为十分重要的杂环化合物,作为核心的分子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发展高选择性的催化体系用于其特定的转化,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实现吲哚选择性C-H键功能化(如硼烷化、硅烷化),可以极大程度地丰富吲哚类化合物的结构范围,得到更多灵活多变的分子砌块。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催化体系仍以过渡金属为主,相比之下高效的非金属催化体系则有待进一步开发。为了提高反应的转化率,人们常常要进行额外的努力,例如加入氢气捕获剂、路易斯碱等添加剂,加入过量的硼、硅源,提高反应温度等。对于喹啉还原合成四氢喹啉的反应,氢气还原为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其催化体系同样十分依赖过渡金属,且反应条件往往涉及高温、高压。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氨硼烷等还原剂可替代高压氢气,但是需要加入过量的还原剂、提高反应温度以促进反应。这些制约条件将会导致反应的原子经济性低,产生大量的副产物,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会使反应操作过程中危险性提高,同时也会导致较多的能量被浪费,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因此,发展高效的非金属催化体系,克服上述的制约条件,在温和条件下高原子经济性地实现这些反应,是科研工作者值得解决的问题。此外,开发合适的有机催化体系用于聚合物的构建或修饰则是高分子合成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新型基元反应的引入,利于克服传统聚合物种类、结构过于单一的缺点,便于功能性聚合物性质的调控。本文通过B(C6F5)3催化一系列吲哚与儿茶酚硼烷发生歧化反应,同时得到了多种C3位选择性硼烷化的吲哚以及转移氢化生成的吲哚啉。这一催化体系不需要加入任何添加剂,也不会产生其他副产物;能够在无溶剂条件下便捷地扩大反应规模,实现制备级合成;在连续加入原料的实验中表现出长效的催化活性。对多个原位核磁反应进行细致分析,并分离且表征了反应关键的中间体之后,我们提出了反应的一种可能性机理,该机理可以同时解释反应中主产物、副产物的生成路径。了解反应机理后,可通过选用合适的底物、调节儿茶酚硼烷的用量抑制副反应的发生。将反应温度由室温提高至120°C,反应生成的吲哚啉可在原位不断氧化重新生成吲哚,用于下一个歧化反应循环,实现收敛的歧化反应,最终以高达98%的产率得到C3位硼烷化吲哚。上述B(C6F5)3催化吲哚硼烷化反应以及之前对于吲哚硅烷化反应的研究,均需要提高反应温度至120°C释放氢气完成收敛的歧化反应才能高产率的得到硼(硅)烷化吲哚。随后我们以B(C6F5)3催化,室温下在一锅内同时完成了吲哚C3位区域选择性功能化以及喹啉的完全还原。这一反应条件温和,底物范围广,无需额外添加剂,适用于制备级反应。通过分享喹啉鎓盐硼氢化物中间体,吲哚收敛的歧化反应与喹啉还原反应原本需要跨过高能垒的控速步骤都可以被规避。因此可在室温下同时得到C3硼(硅)烷化吲哚与N-硼化四氢喹啉,二者产率均高达98%。机理研究后发现,这两个反应都可消耗掉另一个反应中生成的一个产物,因此两反应可以相互促进,最终以高原子效率、低能耗的方式同时得到了两种产物。二者间的关系与自然界中的互利共生十分接近,这也是首次将互利共生概念引入到有机合成化学领域。随后我们将吲哚选择性硅烷化反应应用于聚合物合成之中。一方面,通过吲哚与含氢硅烷脱氢偶联反应逐步聚合,构建了在主链中同时带有吲哚骨架与硅原子的新型聚合物。一系列的单体、模型化合物被设计并合成,通过AA+BB型或AB型聚合,可得到线型的具有良好溶解性的聚硅基吲哚;通过三硅烷与双吲哚聚合,可得构建部分可溶的超支化聚合物。所得聚合物的结构经过核磁共振等多种方法进行了充分表征。这些聚合物主链同时含有吲哚供体与硅受体,可发生分子内电子转移,因此能够在紫外灯激发下发射蓝紫色荧光。另一方面,合成了一种含吲哚基的苯乙烯,并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将其聚合成含吲哚侧基的聚苯乙烯。B(C6F5)3催化的吲哚硅烷化实现了所得聚苯乙烯的后修饰。多种表征数据表明,我们在不破坏聚苯乙烯主链的情况下,成功地将硅烷化吲哚侧基引入了聚合物侧链。使用位阻较小的苯基二甲基硅烷(Ph Me2Si H)修饰后硅烷化吲哚侧基的嵌入率可达到50%。以含四苯乙烯的硅烷进行修饰后,硅烷化吲哚侧基嵌入率为38%,且修饰后的聚合物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
其他文献
药物-靶标相互作用(Drug-Target Interaction,DTI)关系预测对于药物研发至关重要,然而单一数据源已经无法满足研究需求。如何将多源生物医学数据进行融合并实现药物-靶标新关系的发现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知识融合(Knowledge Fusion,KF)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将多源异构数据进行集成,并发现新知识的有效途径。知识融合为基于多源生物医学数据的药物-靶标关系预测提供了新
学位
以水杨苷含量及白柳皮提取物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白柳皮提取工艺的影响,筛选最佳提取工艺。利用HPLC法测定提取物中水杨苷的含量,以水杨苷含量及白柳皮提取物收率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为:4倍量的80%乙醇(体积分数)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采用该工艺,白柳皮提取物中水杨苷含量为16.5%, 高于市售产品。综上,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稳定
期刊
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是传统自适应巡航控制在车联网环境下的拓展技术,其根据车联网通信技术获取的周围车辆状态信息以做出更加准确、快速的响应,进而实现较小跟车时距下的车辆编队纵向跟随,可有效提高交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保证出行安全、优化乘坐体验等。在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研究中,通信时延对车辆编队的跟随精度和稳定性存在较大影响,特别是通信时延、跟车时距与弦稳定性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使系统弦稳定性裕度降低,并导
学位
基于我国“富煤、少油、贫气”的资源特点,煤炭的使用是必然的选择。随着煤化工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每年排放大量煤气化渣,且排放量逐年递增。目前,煤气化渣的处理方法只是填埋,不仅占用大量土地,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煤气化渣是燃煤在气化炉中经高温气化并水淬激冷后形成的一种固废,特殊的形成过程使煤气化渣具有反应活性高、颗粒形貌独特的一系列性质,这为其资源化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以固体污染
学位
受海洋附着生物的启发,科研人员已经发展了大量的仿生黏合剂体系,主要包括聚合物、蛋白质、短肽等体系。目前,关于聚合物等大分子仿生黏合剂体系已经被广泛的报道,由于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水下黏附性以及环境友好性等原因,限制了其应用。因此,构建短肽水下黏合剂成为研究热点。短肽水下黏合剂不仅生物相容性,水下粘接性好,而且有利于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残基类型及协同效应对水下粘接性能的影响。然而,这些体系依然存在许
学位
背景和目的:肝硬化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种分子和细胞过程的动态过程。作为构成肝脏非实质细胞的两大主要成分,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和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在肝硬化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LSECs构成肝血窦壁,因此在各种损伤中最先受到影响,从而参
学位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牙齿、咬合及面容的协调关系,正畸行业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目前,固定矫治技术是口腔正畸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其核心装置为正畸托槽及弓丝。在众多正畸材料中,不锈钢因其低成本、高刚度等优点而成为正畸治疗中托槽和弓丝的常用材料。正畸治疗中大多数情况,我们需要弓丝和托槽之间的摩擦力尽可能小,这将有利于矫正过程中牙齿按设计的方向和速率进行移动,最终达到高
学位
<正>碳排放交易权通过控制与交易CO2排放权,可有效降低社会减排成本。针对国内外碳排放交易业务研究现状,分析碳市场运行机制,并根据碳市场与电力市场的关系,研究国网公司参与碳交易业务现状与必要性研究,给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与建议,促进碳市场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本研究以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H9c2心肌细胞和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大鼠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小干扰RNA(si RNA)和SIRT1特异性抑制剂EX527进行干预,观察人参皂苷R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主要研究如下:1.人参皂苷Rc对OGD/R损伤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观察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c对OGD/R损伤H9c2心肌细胞
学位
近年来,一种名为“冷烧结”的新型低温烧结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技术通过引入瞬态液相和单轴压力,能够将陶瓷的烧结温度降至350 oC以下。这种绿色节能的烧结方法不仅能够避免陶瓷颗粒的过度生长,还为众多易热解材料的致密化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冷烧结中主要的致密化机制是陶瓷通过“溶解-沉淀”过程消除颗粒间孔隙。该机制要求材料在添加的液相中具有一定溶解度,然而许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