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微生物筛选、鼠李糖脂产脂性能及关键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L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范围内原油贮量的日益减少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危机,而以常规技术,一般只能开采出30%的原油,大量石油尤其是高粘油滞留在储油层。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MEOR)是目前公认的开采油藏中剩余油和枯竭油藏最好的技术,对充分利用现有油矿藏资源,意义重大。另外,在石油的勘探与开采,运输与储存,炼制与使用过程中,常会造成石油外泄或不当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应用烃降解微生物对污染地区进行生物修复因其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效果显著、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被认为是解决复杂烃类污染的最彻底最有效的手段。铜绿假单胞菌所产生的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表/界面活性和乳化活性,能形成胶束溶液,乳化分散烃类物质,降低原油粘度;对烃类的增溶作用能促进微生物对烃类的摄取,从而提高微生物对烃类的降解效率;此外,作为生物表面活性剂又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的优点。这都使其成为在MEOR和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领域中最佳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不同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其鼠李糖脂的组成,性能,产量差距均较大,寻找合适石油工业的产脂菌株及其复配菌株具有重要价值。另外,铜绿假单胞菌虽然可高效产脂,但它是人体条件致病菌,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应用。而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鼠李糖脂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鼠李糖基转移酶转入其它无害采油微生物受体中,构建产鼠李糖脂的工程采油微生物直接应用于生产可以有效避免菌株毒性。关于鼠李糖基转移酶基因在采油菌中的表达研究,少见国内外报道。在此方面的研究可为基因工程菌在微生物采油和石油烃污染的生物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主要从上述两点展开进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产鼠李糖脂的原油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以原油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从油田样品中分离筛选多株兼性厌氧原油烃类降解菌,通过表面张力测量从中筛选出产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原油降解菌SH6。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该菌生长于原油培养基中,能很好的乳化分散原油,并将原油发酵液的表面张力降至37.4 mN/m。经GC-MS分析,P.aeruginosa SH6可以利用C13~C28较宽范围的原油烃组分,其原油降解率为18.8%,原油粘度降低率为47.7%。利用TLC、IR及蓝平板法分析,证明其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代谢产物为鼠李糖脂。2.鼠李糖脂理化性质和乳化活性的研究制备P.aeruginosa SH6所产的鼠李糖脂粗提样品。利用HPLC-MS分离鉴定了其所产鼠李糖脂同系物中的组分。结果表明,以甘油为唯一碳源时,P.aeruginosa SH6所产鼠李糖脂中主要包含8种同系物,都由1~2分子鼠李糖和1~2个C8~C12碳链长度的β-羟基饱合或不饱合脂肪酸组成。该鼠李糖脂粗品CMC为166.7 mg/L,在CMC时的表面张力为29.5 mM/m。该糖脂表现极高温度(-20~120℃)和盐度耐受性(小于50%NaCl,20%MgCl2和CaCl2)及优良的环境稳定性,并可在一定的pH范围内(1~7)保持活性。对液体石蜡、甲苯、植物油和原油等疏水性有机物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这些性质使得其在石油工业和石油污染修复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3.碳氮源对鼠李糖脂生产的影响就不同种类的碳源和氮源对P.aeruginosa SH6产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eruginosa SH6可以利用多种类型的碳氮源产脂。其中以葡萄糖与菜籽油(1:1)为复合碳源,酵母粉与硝酸钠为复合氮源,且碳氮比为18:1时产脂量最高,达5.40 g/L。保持此最优碳氮比加大碳氮源浓度时,在碳源浓度为7%时产脂量最高,达6.37 g/L。这些研究为进一步的鼠李糖脂发酵生产条件的优化和应用不同碳氮源时所产鼠李糖脂组分与理化性质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和基础。4.鼠李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研究对P.aeruginosa SH6的鼠李糖基转移酶结构基因rhlAB和rhlABRI操纵子进行克隆与鉴定。构建含鼠李糖基转移酶rhlAB和rhlABRI的重组质粒pSAOR2和pJDOR4,利用鼠李糖基转移酶自身启动子使其在大肠杆菌E.coli SM10、E.coliDH5α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只转入结构基因rhlAB的两种大肠杆菌产脂量均很低;而转入rhlABRI操纵子的两宿主产脂量均有所提高,其中E.coli DH5α产脂量最高达105.2 mg/L。仅管是应用自身启动子而不是强启动子进行表达,这一产量在重组大肠杆菌表达鼠李糖脂的研究中仍是较高的,并且可以避免使用IPTG带来的成本问题和操作上的麻烦。对鼠李糖基转移酶基因进行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为该基因在采油菌中的表达研究提供基础。5.鼠李糖基转移酶基因在采油微生物中的表达研究构建了采油微生物接合转移系统,利用该系统成功地将含鼠李糖基转移酶rhlAB和rhlABRI的重组质粒pSAOR2和pJDOR4转移进入采油微生物受体菌中并进行了验证。鼠李糖基转移酶基因在采油微生物中的表达情况与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情况基本一致。只转入结构基因rhlAB的两种采油菌产脂量极低;而转入rhlABRI操纵子的两宿主产脂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Pseudomonas sp.JH4(pJDOR4)产脂量最高为101.8mg/L。这一表达量虽然没达到期望的高效表达的水平,但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并且也为采油基因工程菌在微生物采油和石油烃污染的生物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信息。6.其它优良MEOR菌株的研究在采油微生物的分离筛选过程中得到一株新的降蜡菌LH3,经鉴定为友谊戈登氏菌。该菌株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均能利用C18~C36的烃组分生长从而降解石蜡,好氧时降蜡率约达18.0%,厌氧时降蜡率仅为好氧条件下的1/8。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40℃;在5%盐浓度下能很好地生长,对10%高盐浓度有一定的耐受能力;0.2%鼠李糖脂表面活性剂可以明显促进其生长和提高降蜡率。此外,该菌能够降解石油,降油率达到10.4%,降粘率达到44.7%。这些结果显示,G.amicalis LH3作为微生物清防蜡菌剂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原油污染的生物修复和MEOR助采方面也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此外,后续的研究中可将其作为鼠李糖脂复配菌株或采油工程菌的受体菌株进行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在工业生产、灾难救援等方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机器人也会出现控制终端灵活性不足、数据传输速率有限、运行视野狭窄等问题。特别是在地震或化工厂爆炸等原因引起的建筑倒塌、有毒气体泄露等情况下,还会极大地威胁救援者的安全。如何在保证救援者安全的前提下,快速并且高效地展开救援工作,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针对该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VR的远程机器人控制系统
目的:研究Ia1期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Stage Ia1)患者宫颈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前、后病理差异,探讨进一步手术的病变残留,以及不同手术方式的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指导Ia1期宫颈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及预后评估。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诊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
长期以来,从社会的评价体系到人们的价值观念都十分强调教师个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而学校的绩效考评和奖励机制也多是以教师个体为对象,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教学团队的重要性没有得到
目的:胆管癌是一种治愈率低、死亡率高、远期存活率不理想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随着医学界对小分子非编码RNA(microRNA)的深入研究,多学者已证实microRNA在多种生物学途径特别是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课题探讨miR-224在胆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其表达与胆管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TNM分期的关系,明确其在
小黑麦(Triticale)是小麦(Triticum)和黑麦(Seecale)属间杂交并应用染色体工程育种技术人工合成的第一个异源多倍体新物种。它既保持了小麦的优良品质和丰产性,又结合了黑麦
支架式教学模式以社会主义建构理论和最近发展区为理论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使用范围广泛。本文重点分析了支架式教学的优势与劣势。其优势在于能深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材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复杂场地深基坑边坡支护的设计方案,特别是钢管桩复合土钉墙、内支撑、斜支撑等的设计,解决了复杂场地条件下基坑稳定的难题。最后提出了复杂场地深基坑
本文给出了四位数存在磁力数6174的一个证明
期刊
§1.B进制下的泛有序差理论 关于6174问题的泛有序差理论,最初形成于对十进制下6174问题的研究,本文旨在将此理论推广应用于一般的B(≥2)进制,并说明它对于各种具体6174问
就图书馆情报服务工作如何与时俱进,几种可操作的服务模式特点、应用对象、操作方式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