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结合特定时代的历史文化语境,从不同的角度回顾和反思了建国初期到八十年代初这一毛泽东文艺思想占据主导时期的小说创作。由于国家意识形态对于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的集中强调,从而形成这一时期独特的以表现劳动、赞颂劳动为主题的“劳动”叙事。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选取“劳动与道德伦理”、“劳动与知识分子改造”、“劳动与女性解放”以及“劳动与审美表达”这几个话题单列专章,就特定时期乡村伦理道德嬗变、女性性别解放、知识分子命运、身体和风景审美与“劳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揭示“劳动”这一独特因素介入小说创作后,所呈现出的独特面貌,深入发掘“劳动”叙事的现实功能、艺术表现、审美特征以及重要的文学史价值。绪论:主要论述论文写作的缘起、本课题研究的学术回顾、研究目标、思路、主要方法以及主要创新点,并且对于论文写作所使用的核心概念以及章节安排进行界定和说明。第一章政治意识形态与“劳动”叙事话语生成: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劳动”观、马克思主义对“劳动”核心概念的阐释以及毛泽东思想中的“劳动”意识这三个角度,论述“劳动”叙事得以生成的意识形态来源与背景。并且,从1950-1980年代初文坛的作家构成、“深入生活”组织化以及文艺批评等方面探讨特定的文艺生产机制对于“劳动”叙事生成的现实规范与约束。第二章劳动与伦理道德重塑:劳动成为这一时期,日常生活表达的主要内容。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文本创作中,劳动均被赋予了特殊的道德与政治意义,进而改写了传统的伦理道德秩序。第一节主要论述劳动对于农村“二流子”的改造,使这些“脱序者”重新被纳入乡村政治秩序;第二节主要论述劳动对于传统家庭父子伦理关系的变更与重塑;第三节从劳动中的爱情书写,看这一时期劳动对于爱情和婚姻伦理的改写。第三章劳动与知识分子改造:知识分子劳动改造是毛泽东劳动改造思想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节从劳动规约下的知识分子书写来考察这一时期小说中,对于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以及潜在的情感评判;第二节劳动与救赎,则是选择了以作家张贤亮为代表,论述了劳动改造的理想在文学中的终结与破灭。第四章劳动与女性解放:劳动成为新中国女性解放的途径和契机。第一节主要陈述劳动改变了传统家庭对于女性的束缚,使其得以破茧而出走向社会;第二节主要探讨劳动解放中,家庭妇女的两难境地与无奈;第三节从劳动所需求和塑造的“雄强化”女性看女性性别解放的悖论与困窘;最后,通过对文学中“不劳动”妇女的分析与阐释,传递出这一时期文学中的另类女性意识表达。第五章劳动与审美表达:这一章主要从审美的角度来考察这一时期“劳动”叙事所形成的独特美学风格。第一节,从身体审美的角度,探讨劳动对于身体外貌、精神的种种限定与规范;第二节,从风景的维度,发现这一时期劳动叙事所追求的远眺的审美姿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宏大壮阔、具体现实的审美趣味。结语劳动时代的开始与结束:劳动时代的起始来自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客观需求,以劳动为中心团结和凝聚社会成员投身到“劳动乌托邦”的建构之中。劳动时代的结束则是源自于“个体化”对于公共性的侵占与分割,劳动失去其理想的功效。1950-1980年代初文学中的劳动书写应该给予当下文学和社会以更多的启示与思考。附录知识分子的劳动流放:主要从作家主体的角度结合文革时期及新时期以后作家对于“五七”干校生活的记录与追忆,主要是日记和散文作品,来探讨知识分子对于劳动改造的认知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