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诗歌“饥饿感”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zong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是宋诗成型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北宋诗向来都被认为是宋诗中最正宗、最典型的的诗歌。在宋诗中存在一个一直被学术界所忽略的现象,那就是宋诗中存在大量的对饥饿感的描写。“饥饿感”是指作家在诗歌中描写自己食不果腹或食物不足的现象,比较常见的是使用“饥、饿、饱、食”等字眼进行描写。中唐至北宋这一时期是唐音向宋调的过渡转变时期,早在杜甫以前诗歌中就出现过饥饿感的描写,但出现得不多。从杜甫、白居易、张籍等人才开始较多的关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诗歌中的饥饿感才开始增多,到北宋大规模的饥饿感描写成为诗坛的显著现象。饥饿感是宋诗不可缺少的一个特质,它的形成过程展示了宋诗风格形成的自律性。饥饿感使宋诗呈现出与唐诗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美学面貌,为我们从多角度研究宋诗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本文的研究方式是宏观细察,即先进行宏观考察再深入微观,以张耒为主要作家进行个案研究,同时兼以考察北宋其他重要作家,诸如:苏轼、黄庭坚等人。全文分四章阐明论点:第一章从宏观上对北宋时期诗歌中的饥饿感现象进行考察,并以统计的手段探索规律:北宋时期的饥饿感有着前期少、中后期多的特点,尤其在江西诗派作家和苏门诗人中出现的多。第二章以张耒为个案对饥饿感进行深入研究,从张耒的饥饿文学观、张耒诗饥饿感的强弱程度、描写角度、旁证和精神内涵进行分析。第三章对张耒诗中饥饿感的分期进行研究,同时兼以考察在不同时期饥饿感诗中表现出来的政治态度。张耒一生分为三个时期:早年在临淮、洛阳等地当过小官,中年因为卷入党争三次贬谪黄州,晚年则寓居陈州,他诗中的饥饿感随着他的生活经历发生变化。在人生的三个阶段,饥饿感诗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的,他对政治的态度也是不同的,由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到中年的一波三折再到晚年的灰心失望的心路历程,饥饿感都很好的记录了下来。第四章论述饥饿感的诗学和美学意义。饥饿感是宋诗题材拓展、向生活化倾斜的表现,是北宋诗人心态内敛的映射。饥饿感显示出了宋人理智、冷静的“日神精神”,是一种由身体上的感官刺激到形而上的审美体验。
其他文献
<正>血站设备指在采供血、科研、教学、办公等活动中长期使用的设备、设施、仪器、车辆等资源。血站的设备管理,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设备进行编码又是设备管理的一
<正>女性生活类期刊唯有主动求新求变,才能在市场立足。而求新求变,任重道远,牵涉到诸多因素,关键在于理念、人才以及管理。其中,在实践层面,最迫切需要对纪实新闻故事文本进
旅游地生命周期及其发展预测研究,对于进一步指导旅游地规划、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针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湖泊与池沼旅游地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新建拉萨至日喀则铁路地处北纬29°00’~29°30’,东经89°25’-90°45’,修建在我国西南方的青藏高原上。线路逆雅鲁藏布江而上,沿途穿越了雅鲁藏布江峡谷区和地热区,面临着
采用简单快速的化学合成方法在实验室人工合成施氏矿物,研究了合成的施氏矿物对地下水中Cr(Ⅵ)的吸附动力学、吸附能力以及环境条件对施氏矿物吸附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
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的特色项目。农业银行目前已有一系列的产品品牌。文章分析了服务"三农"产品品牌的特色,探讨了服务"三农品牌"创新与营销推广的路途。
目的探讨阿米巴性结肠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阿米巴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和组织学特征,并复习文献讨论阿米巴性结肠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土壤养分状况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识,并决定着农作物产量高低,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为今后土壤养分资源的综合评价和科学施肥管理提供基础资料。采用Meta-analysis方法,通过对
当前,行政问责正成为中国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的亮点。从研究现状来看,将其理论研究应用于现实生活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基于伦理学的研究视角对行政问责进行分析研究,并不是否认
当今信息时代,有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文化战争”,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图像战争。在城市建设上,城市信息的可视化、图像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并渗透到城市管理领域。而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