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体蛋白L34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2268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严重危害我国妇女生育能力和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尽管已有相对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案和宫颈癌疫苗的使用,但截止当前为止,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究其原因主要是高危型HPV感染如何促使宫颈上皮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不甚清晰。因此,深入探究HPV感染造成宫颈癌发生的具体机制,从中筛选出宫颈癌早期分子标志物及致癌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将为宫颈癌精准筛查和精准靶向治疗提供完整的数据支撑。宫颈上皮细胞在经历低级别上皮内病变,高级别上皮内病变至宫颈癌变的整个过程中,宫颈上皮细胞内蛋白质组谱会发生巨大变化,以重塑上皮细胞。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蛋白质组学分析可同时检测不同组织或细胞中几乎所有蛋白质的定量或者定性改变,可为探讨疾病病因,机制及预后等提供线索。此外,目前尚未见到有关核糖体蛋白在宫颈癌中的机制研究。我们前期对宫颈脱落细胞进行蛋白质谱分析中发现,核糖体蛋白L34(ribosomal protein L34,RPL34)是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明显相关的蛋白。因此,本研究以RPL34为研究靶点,深入探索其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上下游调控关系,从而揭示宫颈上皮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新的靶标。本课题共分为三部分对上述内容进行探究。第一部分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验证目的通过定量蛋白组学分析技术揭示宫颈癌变过程中蛋白动态表达模式及蛋白间相互作用,并从中筛选出最为重要的关键分子,为探究宫颈癌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1收集正常宫颈,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液相色谱-质谱串联定量蛋白组学分析技术,检测不同宫颈病变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蛋白表达水平,并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差异表达蛋白。2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不同级别宫颈病变间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及蛋白间互作关系。3利用TCGA,GTEx及GEO数据库分析RPL34在宫颈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RPL34表达与宫颈癌患者HPV感染间的关系。4收集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RT-qPCR方法检测组织中RPL34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5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RPL34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定量蛋白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宫颈病变级别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均存在上百种差异表达蛋白,这些差异表达蛋白富集到的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2在差异表达蛋白中存在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或者负相关的蛋白群。该类蛋白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富集在补体和凝血级联,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囊泡介导的转运及核糖体,其中核糖体包含有最多的蛋白数目,且绝大多数为核糖体蛋白。3定量蛋白组学结果表明RPL34蛋白表达水平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呈现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的趋势。4宫颈癌旁组织或正常宫颈组织中RPL34的表达高于宫颈癌组织。5 HPV阴性、临床分期早和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中RPL34表达水平高于HPV阳性、临床分期晚和淋巴结转移者。6 ROC曲线分析表明RPL34可相对准确地诊断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患者。结论宫颈癌变过程中,宫颈上皮细胞内存在广泛的蛋白动态改变,而与宫颈病变进展紧密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富集在核糖体上且绝大多数为核糖体蛋白。其中RPL34在宫颈癌中显著低表达,并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表明其可能是宫颈癌变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因子。第二部分RPL34通过MDM2-P53途径抑制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目的探究RPL34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慢病毒转染方式构建RPL34沉默的宫颈癌细胞系,采用质粒转染方式构建RPL34表达上调的宫颈癌细胞系。2采用RT-qPCR方法检测正常宫颈上皮细胞和宫颈癌细胞中RPL34 mRNA表达水平。3采用WB实验检测组织和细胞中RPL34、MDM2和P53蛋白表达水平。4采用CCK8实验及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RPL34表达改变后各组细胞增殖能力。5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RPL34表达改变后各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6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宫颈癌细胞中RPL34与MDM2结合情况。7采用MDM2-P53抑制剂Nutlin3作用于RPL34表达改变的细胞,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8采用小剂量放线菌素D诱导细胞核糖体应激,检测细胞中RPL34、MDM2、P53蛋白表达改变。9构建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RPL34对宫颈癌生长的影响以及体内水平验证RPL34对MDM2和P53的表达调控。结果1在Hela细胞中沉默RPL34后,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增加。相反,在Siha细胞中上调RPL34表达后,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降低。2小剂量放线菌素D可诱导Hela和Siha细胞的核糖体应激,然而RPL34表达改变不能诱导Hela和Siha细胞的核糖体应激,且小剂量放线菌素D对RPL34表达改变细胞的核糖体应激反应可掩盖RPL34表达改变对细胞中MDM2和P53蛋白的影响。3 Nutlin3可影响RPL34表达改变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作用。4沉默RPL34后,MDM2蛋白表达增加,P53蛋白表达降低。RPL34表达上调后,MDM2蛋白表达降低,P53蛋白表达增加。5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RPL34与MDM2在宫颈癌细胞中不存在相互结合。6沉默RPL34可促进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RPL34表达上调可抑制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此外,在动物水平上,沉默RPL34后,MDM2蛋白表达增加,P53蛋白表达降低。RPL34表达上调后,MDM2蛋白表达降低,P53蛋白表达增加。结论RPL34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并可在体内水平上抑制宫颈癌的生长,而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是以MDM2非结合方式,激活MDM2-P53信号通路。第三部分RPL34在宫颈癌细胞中的上游调控机制研究目的探索RPL34在宫颈癌中低表达的上游调控机制。方法1采用慢病毒转染方式构建RPL34-AS1沉默的宫颈癌细胞系,采用质粒转染方式构建RPL34-AS1表达上调的宫颈癌细胞系。2采用siRNA干扰技术沉默宫颈癌细胞中EIF4A3的表达,采用质粒转染方式上调宫颈癌细胞中EIF4A3的表达。3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RPL34-AS1在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RPL34-AS1与RPL34间的表达相关性,并筛选与RPL34-AS1相结合的RNA结合蛋白。4采用RT-qPCR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和宫颈细胞中RPL34-AS1和RPL34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同时检测RPL34-AS1表达改变的细胞中RPL34-AS1和RPL34 mRNA表达水平以及EIF4A3表达改变后EIF4A3 mRNA,RPL34mRNA 和 RPL34-AS1 的表达水平。5采用WB实验检测RPL34-AS1表达改变的细胞中RPL34蛋白表达水平及EIF4A3表达改变后EIF4A3蛋白的表达水平。6采用大剂量放线菌素D抑制细胞内RNA的合成,分析RPL34-AS1对RPL34 mRNA的稳定性调节。7采用RNA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RPL34-AS1和EIF4A3蛋白的结合状态。结果1宫颈癌组织中RPL34-AS1与RPL34表达呈正相关性。2沉默RPL34-AS1后,细胞中RPL34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RPL34-AS1表达上调后,细胞中RPL34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3 RPL34-AS1沉默组细胞中RPL34 mRNA降解速度加快,而RPL34-AS1表达上调组细胞中RPL34mRNA降解速度变慢。4 RNA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EIF4A3蛋白与RPL34-AS1相结合。5 沉默 EIF4A3 后,RPL34-AS1 表达降低。上调 EIF4A3 后,RPL34-AS1 表达增加。6 沉默 EIF4A3 后,RPL34 mRNA 表达降低。上调 EIF4A3 后,RPL34 mRNA表达增加。结论RPL34-AS1通过增加RPL34 mRNA的稳定性,进而正向调控其表达。此外,RNA结合蛋白EIF4A3通过与RPL34-AS1相结合,在宫颈癌细胞中调控RPL34-AS1 和 RPL34 的表达。
其他文献
河北平原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河北平原作为水资源匮乏地区,小麦限水灌溉逐渐普及,而为弥补限水引起的减产又增加了氮素投入;同时,随着保护性耕作推广、品种更替等因素,茎基腐病和纹枯病等土传病害已逐渐成为该区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基于此,本研究于2020~2022年小麦季,在河北平原中北部辛集市、保定市徐水和石家庄市赵县等小麦主产区,选择95个小麦品种,研究灌水次数(春季
学位
河北平原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播种面积和产量在我国都占有重要地位;茎基腐病是河北平原小麦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气候变化、品种更替及水肥管理措施等因素,尤其是气候暖化可能导致的越冬菌源数量大幅增加,该区小麦茎基腐病已出现明显加重趋势。另外,作为一种土传病害,其发生发展的监测严重依赖人工,效率较为低下,如何通过冠层快速准确的对该病进行监测识别已成为小麦土传病害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中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本研究
学位
蛴螬是国内外公认的难以防治的重要地下害虫之一,化学防治方法一直是防治此类害虫的首选方式,近年来造成了抗药性不断增强、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利用昆虫病原真菌的防治害虫逐渐成为了目前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然而,微生物制剂存在见效慢,杀虫效率低等缺点,使得菌药复配成为解决农业病虫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期研制球孢白僵菌与化学农药复配药剂,优化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今后蛴螬田间防治及抗性治
学位
近年来,农林生产中主要依赖化学农药导致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均受到极大威胁,作为一种主要的替代技术—灯光诱控的研发和使用愈来愈获到广泛重视和应用。然而,目前的诱虫灯普遍缺乏选择性,防治靶标害虫的同时也会杀伤大量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等,成为困扰灯光诱控技术创新发展、升级换代和大面积应用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文利用标记-释放-回收、田间灯诱和室内多向选择行为等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诱虫灯对龟纹瓢虫Propyl
学位
化学防治目前仍是果农用来控制害虫的主要方法,但是长期大量施用化学农药所带来的副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追求越来越高,有机农产品也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生产者对生态绿色害虫防治措施越来越关注。为探讨不依赖化学农药控制果树害虫的可行性,以实施6年生物防治的有机果园为例,从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和主要害虫数量等多方位进行评价,同时也对所采用的主要生物防治措施的防控效果进行了评价。其
学位
本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探索翻译批评。在爬梳Fairclough, van Dijk, Wodak的批评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以鲁迅小说《孤独者》的杨宪益与戴乃迭译文、莱尔译文、蓝诗玲译文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语篇实践分析法、社会-认知分析法、话语-历史批评法,通过分析三个译文不同的人物身份和社会批判,描写译文主题的意识形态。之后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法、话语-历史批评中的语境分析法,揭示译者在社会实践中的意识形
期刊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AD患病率逐年攀升,而目前对于AD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AD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包括以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异常沉积为核心的老年斑,tau蛋白超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和广泛的神经元缺失。外泌体可以透过血脑屏障调节神经元的形成
学位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同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医疗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数据挖掘等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面向医疗数据从中提取信息并将其有效表示,依据临床需求构建场景化模型,是医疗数据挖掘研究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脑卒中医疗数据挖掘,指的是通过对医疗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实现患者医疗数据的科学表征,从而为脑卒中诊疗提
学位
目前,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对肿瘤的治疗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截止到2022年3月1日,美国FDA已经批准6款CAR T细胞产品上市,中国NMPA也已批准2款CAR T细胞产品上市。经典的CAR结构一般由胞外靶向连接区(常为具有抗原识别功能的单链抗体),铰链区和跨膜区以及胞内信号转导区三部分组成。胞外的单链抗体决定了 CAR识别的特异性
学位
抗生素类促生长饲料添加剂被禁用后,其发挥的作用需要相关替抗产品的补充。而向饲料中添加蛋白酶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动物对蛋白质的吸收率促进动物对养分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减少进入后肠中的未消化蛋白数量,减少肠道菌群失衡的可能,从而保证动物肠道健康,是抗生素促生长剂替代品的选择之一。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饲用蛋白酶的生产主要依靠微生物发酵,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芽孢杆菌属细菌。但有关蛋白酶产生菌的研究多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