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喜树碱磷脂复合物纳米胶束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al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羟基喜树碱(HCPT)是治疗癌症的一线药物之一,具有广谱抗癌活性,肾毒性小,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肝癌、胃癌、头颈部肿瘤、白血病、膀胱癌等的治疗。HCPT具有五环结构,其中六元α-羟基内酯环的完整性,对抗癌活性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内酯开环,则大大降低活性或无活性,而HCPT内酯环的开、闭环形式依赖于溶液的酸碱性。HCPT不溶于水,溶解于稀碱溶液中,但此时以开环形式出现,显著降低疗效和生物利用度。本文以溶剂法制备了羟基喜树碱磷脂复合物,以增加内酯环的稳定性、提高生物利用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并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本文完成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羟基喜树碱-磷脂复合物的制备采用溶剂法制备羟基喜树碱-磷脂复合物的过程中,首先建立了复合物结合率的评价方法,并考察了反应溶剂、羟基喜树碱与磷脂的投料比、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结合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经统计分析得到以四氢呋喃为溶剂、投料质量比为1:5、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30℃的最佳反应条件。2.羟基喜树碱-磷脂复合物的理化性质、结构鉴定和形成机理的研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羟基喜树碱磷脂复合物表现出无定型特征,羟基喜树碱自身的晶体衍射峰完全消失,差热扫描分析(DSC)显示在磷脂复合物DSC图谱中羟基喜树碱的特征吸热峰消失。同时复合物的溶解性能发生变化,在蒸馏水、pH7.4、pH4.5的水中溶解度分别提高到1.25、2.49和1.64倍。采用红外光谱(IR)对羟基喜树碱磷脂复合物进行了结构确证,推测羟基喜树碱磷脂复合物的形成是羟基喜树碱分子和磷脂极性端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羟基喜树碱的六元α-羟基内酯环具有较强的电子供体特征,而磷脂极性端正电荷的季胺氮为良好的电子受体。在一定条件下电子供体向电子受体迁移负电荷,产生电荷迁移力,使带电部位彼此吸引并定向结合,从而形成羟基喜树碱磷脂复合物。3.对羟基喜树碱磷脂复合物的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羟基喜树碱磷脂复合物应在低温、干燥、避光的环境下进行保存。为方便给药,制备了羟基喜树碱磷脂复合纳米胶束,平均粒径为(204±111)nm。4.采用HPLC法比较羟基喜树碱磷脂复合物纳米胶束和羟基喜树碱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药物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制剂均符合单室模型,消除半衰期分别为(9.90±0.07)min和(11.75±0.60)min,AUC分别为(126.43±14.21)μg·mL-1h和(67.4±4.21)μg·mL-1h;组织分布实验结果表明,羟基喜树碱制成磷脂复合物纳米胶束后给药,在小鼠心、肝、脾、肺、肾中的滞留时间及药物量均有很大增加,其中以肝组织增加更为显著,说明羟基喜树碱制成磷脂复合物形成纳米胶束后可显著提高药物的各组织靶向性及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以黄河三角洲典型县域垦利县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利用GIS技术研究了2007-2016年土壤盐分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2007-2016年土壤盐渍化具有强烈的变异特点,10a
本文是“科技热门概念辨析”系列文章之二——技术篇,介绍“技术”的定义、特点、分类,分析技术与工程、技术与专利、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并就当下人们极为关心的前沿技术、颠
《汉语大字典》卷末所附《异体字表》是迄今为止对于汉字楷书异体字规模最大、最 为全面的一次整理,有很重要的 参考价值。但该字表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有些字之间本非异
咽异物感即咽异常感觉,病人自觉咽部有毛刺、异物、堵塞、贴附、瘙痒、干燥等异常感觉,常因此而用力“吭”“咯”或频频吞咽以期清除。在空咽涎液时异物感明显,吞咽食物时反而不
以某淀粉生产企业废水为试验原水,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除磷剂、不同助凝剂,并在不同投加比例、pH条件下进行实验室除磷模拟试验,探索适宜的除磷条件。在pH=5条件下,采用聚合硫
手掌参(Gymnadenia Conopsea R. Br.)分布于我国的西南部,为兰科手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现代研究表明手掌参具有抗氧化、抗过敏等作用。手掌参的根茎中主要含有苷类、糖类、二
韩愈和李翱的道统说和性情论是对唐代佛教"世系"、"传灯"思潮的一种反动,是先秦以来儒家伦理学说的恢复和传承。唐代中期佛教日盛,对中唐民众伦理思想冲击甚大。为了扭转佛教
<正> 郡县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和封建制的斗争过程中产生的。它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确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形成。长
本文主要研究巴基斯坦伊斯兰宗教极端势力及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巴基斯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一些伊斯兰极端主义政党、伊斯兰极端主义武装组织在巴基斯坦大
威廉·塔克(William Tucker)的《雕塑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Sculpture)成书于20世纪70年代,作者基于“语言”感知,回溯雕塑史,从而重新认知现代主义雕塑家的穿透力;作者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