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矾絮凝剂对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活性影响机制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hzjhzjh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水处理厂的出水检测指标包括COD、DO等一些常规和非常规数据,但是却罕有对絮凝剂生物毒性的检测,随着絮凝剂使用的泛滥,一些絮凝剂的有害性已经展现出来,因此对水体中絮凝剂的生物毒性检测十分必要。随着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兴起,生物电化学技术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中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技术则因其较低的成本和活体微生物毒性在线反馈被人们关注。针对传统检测手段的局限性以及对絮凝剂检测的必要性,研究了一种新型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探讨了絮凝剂在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影响机制,为日后水体水质检测提供一个重要手段。  本实验选择最常见的明矾絮凝剂作为实验材料,首先研究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出水接种形成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对明矾进行响应。通过计时电流法和数据分析发现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可以很好的响应明矾毒性,电流密度的衰减率与明矾浓度呈线性关系,R2>0.98,每毫克升电流衰减率达到0.0054A/m2。随着明矾浓度的升高,不可恢复电流损失逐渐升高,恢复至另一平台所需时间增加,电流的衰减率与不可恢复电流损失会慢慢接近。根据所得的明矾与电流衰减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可以对未知明矾浓度的溶液进行检测和污染诊断。  基于此,本实验还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激光共聚焦技术进行了明矾对产电微生物活性机制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明矾浓度的升高,极限电流密度和峰电流密度的抑制程度均增加,明矾可能会抑制微生物的电化学活性物质而不是改变电子传递途径;明矾在浓度高于100mg/L时,会抑制生物膜的电子传递的扩散行为,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发现是由于生物膜厚度增长、死亡细胞比例增加所致。这些方法为以后的原位观察中毒生物膜自我修复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其他文献
最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为的原因使得营养盐大量的排放,改变了水环境的氮磷比,产生了大量的赤潮破坏环境。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如何响应不同的外界氮磷比状况。在实验
在新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PLC技术,它的出现是由计算机与控制技术整合的结果,在我国现代化发展中,PLC技术自动化控制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这种技术能够实现控制开关、
为避免安全事故频发,保障整个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本文结合煤炭资源在实际作业的具体情况,并制定优良的改进方案,提升开采技术,健全完善安全管理
着现如今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风电场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在风电场建设过程中装机容量也在逐渐的提升,风电场发电后接入电网系统对于我国电网的影响也越发的严重.因为风电场所
文章在介绍大数据意义和大数据技术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电力物资需求预测管理现状,对大数据技术在电力物资需求预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需要在将来重点关
由于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简称NZVI)具有相对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表面活性,可以对多种环境污染物进行高效的降解,所以NZVI在环境修复和治理方面得到越来越多
期刊
其实,我真的不想离开.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间,我的小学生活快结束了.这本是一件快乐的事,可我总高兴不起来,校园里的点点滴滴,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真的不想离开.
期刊
化工生化尾水一般存在成分复杂,毒性大,色度高,难生物降解等问题,这类废水的排放严重污染了我们的生态环境,针对这类废水的处理与处置主要包括化学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和复合
润湿性能是固体表面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微观几何结构共同决定的。无论是在工农业生产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润湿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现象,具有特殊润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