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气候经向与纬向特征及其变化

来源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chenzj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利用中国600个测站1961-2000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区域气温和降水时间演变以及空间上经向、纬向的变化特征;对IPCC数据分发中心提供的7个海气耦合模式的气温和降水预报产品在中国区域经向、纬向变化模拟的可靠性进行检验;对长江流域夏季旱涝年气温和降水经向、纬向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区域气候模式RegCM2模拟了长江流域夏季旱年与涝年前期气温经向、纬向分布特征差异对后期降水的影响.全文所得主要结论概括如下:(1)中国区域年平均气温的经向廓线随纬度增加呈"递减"分布型,即"南高北低"的形势,年平均气温纬向廓线呈"双峰"曲线波动型,即"高-低-高-低"的形势.(2)中国区域年降水量的经向廓线呈"南高北低"的分布型,以40°N为界,南部随纬度增加呈显著递减,北部呈略有增长的趋势;年降水量的纬向廓线呈"正弦"曲线波动型,即"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3)IPCC模式气温预报产品的经向变化与实况的较一致,呈"南高北低"的分布形势,且在低纬度带模拟的效果比中、高纬度带的好;气温预报产品纬向变化与实况都呈"中间高两端低"分布型.(4)利用IPCC气温和降水的预报产品建立集成模型,对中国区域及各个分区进行了1 0年的检验,其中西部地区的气温和中部地区的降水检验结果比较好.(5)长江流域夏季旱涝年前期春季气温距平经向廓线特征.(6)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区域气候模式RegCM2模拟了长江流域夏季旱年与涝年前期气温经向、纬向分布特征差异对后期降水的影响.
其他文献
研究所指的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东北地区是位于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应是气候变暖最显著的区域,发生气温异常事件的强度可能更强,频率可能更高
该文的主要目标是计算温室气体的全球增温潜能(Global Waring Potential,GWP),由于全球增湿潜能是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到大气化学、大气辐射以及全球碳循环等方面的内容,所以该
从1984年新中国诞生第一只股票开始,私募便伴随中国资本市场一路走来。作者根据自己长期接触、观察、分析私募这一行业的切身体验,记叙了一个个私募天才、巨鳄、枭雄鏖战资本市场的传奇,探究他们的投资思路及其背后的逻辑,描绘出私募的真实面貌与纵向历史。  仔细研读了西方一些研究对冲基金(与国内私募基金最接近的一个形式)的著作后,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中国的私募正好处在蓬勃发展的向上周期,发展水平已经完全不
该研究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年夏季中国地区天气气候背景场,分析表明2003年夏季中国江淮地区发生的洪涝,江南、华南等地发生的干旱与副高的位置偏西、
该文运用GMS5卫星资料结合地面多波段太阳光度计观测数据进行反演湖面上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试验研究.运用δ四流模式计算均质大气反射及透射的辐射通量密度,并和四流模式
本文设计了一个新的识别和追踪西南低涡的方法,基于此方法利用日本JRA-25再分析资料识别、追踪西南低涡,建立起了1979-2008年西南低涡资料集,基于此资料集对西南低涡进行统计分
该文使用西北(区)168个站1961~2000年6~9月(主汛期)月平均降水、温度资料,运用EOF、REOF、小波分析等方法诊断了主汛期月降水异常和旱涝的年代际变化:同时利用NCEP/NCAR月平
本文利用1957-2001年我国台站观测的极端气温资料,采用EOF、SVD、小波分析等统计诊断方法,揭示了近44年来我国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不同时间尺度(趋势、年代际、年
该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给出一维傅立叶相位法导风的理论及其平移假设所带来的误差.第二部分,提出二维傅立叶相位法导风技术.第三部分,对一维傅立叶相位法导风和二维傅立叶
论文对热带测雨卫星TRMM作了概括性的介绍.从理论上阐述了大气微波遥感和辐射传输机制,主要包括大气微波遥感方程,地表、大气气体及云雨的微波辐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