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护理人员HBV感染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86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通过对某医院护理人员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的检测,了解近年来护理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状况; 2.研究某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性感染的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护理人员职业性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1.以某医院全体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护理人员血清HBV-M,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等五项指标进行检测,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现状; 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护理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护的认知; 3.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护理人员针刺伤现状及防护的认知。 结果: 1.某医院护理人员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阳性率为30.21%;HBsAg阳性率为3.94%; 2.≤30岁年龄组的护理人员HBV-M阳性率(25.51%)低于其他各年龄组,51~59岁年龄组的护理人员HBsAg阳性率(11.65%)高于其他各年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3.手术科室中正式护士较合同护士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危险性高,OR=1.74,P<0.05;手术科室的护士(包括正式护士和合同护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30.42%)与非手术科室护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30.05%)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4.≤30岁年龄组的护理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在2005年(25.51%)低于2003年(33.66%),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5.护理人员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年龄组为31~50岁; 6.护理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与其文化程度、所在科室、婚姻状况等无关,与工龄及某些医疗行为有关; 7.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为85.37%,主要是由于操作流程不规范而导致被自已误伤及在配合某些操作时由他人造成的损伤; 8.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在上岗前注射乙肝疫苗,在接触血液、体液及进行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前做好防护,在发生针刺伤等意外损伤后立即采取挤血、清水和消毒液冲洗等处理,能有效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机率。 结论: 护理人员存在职业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情况。提高其感染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可有效避免或减少其职业接触感染。本研究通过对某医院护理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及探讨其职业性感染的影响因素,获得了有意义的结果,为有效预防和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性感染提供了科学的实验数据。
其他文献
[目的]  1.明确不同创伤程度、不同创伤时间及不同创伤类型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70水平(eHSP70)是否存在差异。  2.明确创伤患者血清eHSP70与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
跟班的待遇
期刊
2010年博士毕业进入中学的时候, 我在课堂上面对的一个最大困惑是, 语文课上我要表达什么才是合理的, 怎么做才符合一位高中语文老师的标准, 也就是如何做才能符合行业规范而
期刊
四川汶川发生地震时,在青城山游览的外籍教师约翰·达卡尔用DV拍下了地震发生时的画面,成为这次重大新闻事件的珍贵记录。“9·11”事件发生时,一位DV爱好者拍摄到了第一架飞
“草原神韵,碧绿风清,真淳无华可掬;锦字之挥,纯净敦厚,笔线睿智,令人称健有加。”这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副主席谢云对田滋茂其人其书的评价。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的
目的:Geotricum sivicola是地霉属新发现的一个种,目前国内外有关的报道极少。2002年我科从一位脓癣病人的病发及痂皮部位首次分离出此菌,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
第一部分钙离子拮抗剂预处理和梗塞后治疗对大鼠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目的:探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Nimodipine,NIM)预处理和梗塞后治疗对脑缺血区神经元保护作用
PEP小学英语教材 ( 2012年版)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蕴藏着许多生动有趣的课程资源. 教材编排思路为 “话题—功能—结构—任务”, 教材内容安排灵活生动有区
期刊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人对奢侈品的消费需求也急剧增加,2009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如何发展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也成为当前重
与学生一起学习 《游褒禅山记》, 读到:rn“不出, 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然视其左右, 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 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