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能化PMOs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pyh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MOs(周期性介孔有机硅)是一类新型的复合材料,由于同时兼具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和介孔材料的特性,因而它们的合成和应用吸引人们极大的兴趣。均匀分布在孔墙中的有机基团赋予PMOs具有可调变的孔道结构、骨架组成和形貌,使其在分离技术、纳米电子元件和传感器等方面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桥联有机基团的性质是调变PMOs性质的一个重要手段,但目前只有使用有限的几种含简单有机桥联硅氧烷才能合成出有机含量高、有序度高和结构稳定的PMOs材料,这在一定成度上限制了PMOs性能的调变和应用的范围。基于此,本论文从PMOs材料的官能化入手,采用新型的制备方法,制备了几种官能化PMOs复合材料,并对其物化特性和催化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旨在通过以上的研究对PMOs为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和催化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合成了PMOs复合材料,详细考察了水含量、晶化温度、酸度、晶化时间等因素PMOs合成的影响,并运用XRD和氮气吸附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优化出最佳合成条件。(2)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有机锡官能化PMOs复合材料(OrSn-PMOs),并对其在二氧化碳和甲醇合成DMC中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详细考察。首先,以(MeO)2ClSi(CH23SnCl3为有机锡,采用嫁接法将有机锡锚定在PMOs上;其次以(MeO)2ClSi(CH23SnCl3、TEOS、1,4-BTEB和P123为原料,采用共聚法制备了有机锡官能化的PMOs材料;最后,通过对PMOs孔壁中的苯环进行氯甲基化,再与SnCl2进行格氏反应等一系列步骤制备了有机锡官能化PMOs复合材料。。运用XRD、氮气吸附、UV-vis、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三种制备方法均可将有机锡有效固载于PMOs上,且所制备的催化即在CO2和甲醇合成DMC反应中表现出较传统均相催化剂更高的催化活性,并随PMOs中桥联有机硅氧烷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活性提高。(3)制备了金属席夫碱官能化的PMOs复合材料(MSalen-PMOs),并对其在环己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考察。通过对PMOs孔壁中的苯环进行氯甲基化等一系列有机改性将MnSalen、RuSalen固载到PMOs上。XRD、氮气吸附、UV-vis、元素分析等结果表明,采用该法可将Msalen配合物成功嫁接到PMOs表面上。在环己烯氧化反应中,同采用类似方法所制备MSalen-SBA-15相比,所制备的Mn(Ru)Salen-PMOs不仅催化活性和对环己烯氧化物的选择性高于Mn(Ru)Salen-SBA-15催化剂,而且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远远高于MSalen-SBA-15。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竹炭为载体,首次系统的研究了钯/竹炭(Pd/BC)催化剂的制备工艺以及其在湿地松松香歧化反应中的应用,并对湿地松松香歧化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确定了Pd/BC催化剂的制
采用聚酯型超分散剂对碳酸钙 (CaCO3 )进行表面处理 ,并用其填充改性聚氯乙烯 (PVC)和聚丙烯 (PP) ,研究了超分散剂用量、聚合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分散剂处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本站84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类型及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捐献血小板献血者3087例
应用气功方法增强人体气化作用,亦即气化。应用按摩方法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而气化按摩的方法,可促进气化作用增强、血液循环加速,因而会增强心功能,会增强或提高血管的弹性,会减轻
本文对美国托莱多滨水区开发中的开发背景、公私合作和城市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评析,总结了滨水区开发的成功经验以及对我国滨水区开发工作的启示。
<正>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心络痛"等范畴。人到中年之后,体质下降,五脏渐衰,脏腑功能失调,是冠心病发病的基础。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培元通冠汤治疗气虚血虚
目的 :探讨维甲酸凝胶与丹参酮联合治疗寻常痤疮的效果。方法 :60例病人随机分为 2组 ,以维甲酸凝胶外用与丹参酮口服作为治疗组 ,3 %过氧化苯甲酰霜外用与丹参酮口服为对照
<正>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致的一种疾病[1]。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形成为特点,严重者可
利用空心针-板放电装置产生了大气压等离子体炬,采用光谱法测量了其内部及表面的电子密度.向空心针中通入氩气,在大气环境中产生了长度为1cm的等离子体炬.实验分别测量了Hα
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21世纪人类从根本上解决日益严峻的能源与环境问题较为理想的途径之一,已引起了各国研究者的高度关注。然而,目前所研究的光催化材料大都只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