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基础的产业地位,也是一个弱质的产业,几乎在农民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经营里,农业风险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中国在农业上位于大国的地位,同时其自然灾害也在世界上成为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所以农业自然风险不但给很多的农民经济造成巨大的亏损,还会使不少在从事规模化的种植养植业生产的投资者与许多承包大户在投资规模和扩大生产方面有所顾虑。因此,我国较弱的农业需要农业保险来“保驾护航”。在世界范围内农业保险有近100年的发展历史,例如国外的发达国家,还包括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农业保险方面都比较重视,并把它作为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我国的农业保险因为历史加上现实的情况,还一直远不能满足我国农业发展的尺度,农业保险的特点是高赔付率和高风险,这便成为一个其发展的突出难题和制约瓶颈。“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而农业保险是处理“三农”问题与构建社会和谐的主要途径之一,故对农业保险的研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探究我国农业保险20年来的发展历程,找出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支持不够完善。二是农业保险的水平较低。三是农业保险的经营主体很少。四是政府在农业保险支持的力度不够。针对存在的以上这些问题,并借鉴国际上有关农业保险的成熟经验,提出了以下加快发展我国农业保险对策的思考。首先,我国政府部门应尽快颁布相关的《农业保险法》,来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法律依据。其次,鉴于我国农业保险水平低的状况,其需加强同政府的密切合作,使政府发挥它的主导性作用。此外,为了解决当前经营主体的缺位问题,要构建多层次的分工合作、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体制和经营组织。最后,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总结了国际农业保险的现状,政府支持在农业保险的稳健发展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农业保险的发展必须要借鉴国际上农业保险的经验和总结出我国农业保险的经营教训,以便探索和创建出既适应农业经济的发展,又在农业保险运作方式及机制上具有中国的特色,逐步构建起一个创新型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为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