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啉(烷)-2-亚胺为配体的镍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的环烯烃(共)聚合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降冰片烯单体的环烯烃共聚物(COCs)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光学高透明性、耐腐蚀性等优异的性能,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且通过过渡金属催化剂在COCs链段中引入少量的极性单体和苯乙烯单体可以显著的改善其非极性和双折射率偏高等性质,从而扩大其应用范围。因此,开发结构新颖的烯烃聚合催化剂,提高降冰片烯共聚能力是改善COCs性能的理想方法。本文设计合成了新型咪唑啉(烷)-2亚胺镍催化剂,并详细研究了配体骨架及配体取代基对降冰片烯与烯烃以及极性单体共聚反应的影响。首先,咪唑烷2-亚胺配体上带有不同取代基(1,3-二甲基咪唑烷:Ni1、Ni3(骨架上带有F取代基);1,3-二苯基咪唑烷:Ni2)的二亚胺-镍配合物的金属中心空间包埋分别为VBur(Ni1-Ni3)=47.1%、53.1%、46.1%,说明苯取代基的引入对镍金属中心轴向位置的位阻效应最大。同时我们根据Tolman电子参数(TEP)分析了取代基对配合物电子特性的影响(Ni1:TEP-2052.0 cm-1;Ni2:TEP-2057.0 cm-1),说明甲基取代基相较于苯基取代基具有更强的给电子能力。在40℃和2500当量MAO活化条件下,Ni3在100℃聚合温度时仍保持非常高的聚合活性(1.68×106g·mol-1·h-1),表现出良好的耐热性。Ni2表现出相对较低的活性(0.7×106g·mol-1·h-1),说明中心金属轴向位置的位阻效应阻碍了降冰片烯的配位能力。该催化体系可有效催化降冰片烯/苯乙烯共聚,催化活性可达2.04×105g·mol-1·h-1,合成高分子量(6.2×104g·mol-1)的共聚物。由Fineman–Ross方程所得单体竟聚率结果表明,取代基的空间位阻效应和电子效应同样影响镍催化剂的共聚能力,所得共聚物中苯乙烯单元的最高插入率达到17.5%。共聚物薄膜透光率达到90%以上,满足其作为透明光学材料的应用要求。其次,合成了咪唑啉2-亚胺配体双配位的N-酰化咪唑啉镍配合物:Ni7和Ni8分别是咪唑环的4号位上无取代基的苯甲酰化和金刚烷甲酰化的配合物;Ni9和Ni10分别是咪唑环的4号位上带有苯取代基的苯甲酰化和金刚烷甲酰化的配合物。并通过核磁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配体和镍配合物的结构。镍配合物单晶数据表明,金属中心与两个配体形成共平面的两个六元螯合环,即镍金属中心呈平面四边形构型,且两配体的N和O分别处于反式位置。两个四氢呋喃分别从共平面的上下垂直配位到镍金属中心。最后,在无助催化剂的条件下,Ni7-Ni10可催化乙烯齐聚和降冰片烯均聚,但活性并不高(~104 g·mol-1·h-1)。添加4当量的B(C6F5)3为助催化剂时,乙烯齐聚活性高达2.9×106g·mol-1·h-1。Ni9催化乙烯齐聚产物中己烯(C6)含量为53.61%,Ni7催化乙烯齐聚产物中C6、C8、C10均占20%左右,说明咪唑啉配体的4号位上引入苯基增加了金属中心轴向位置的屏蔽作用,从而降低了链转移。该体系同样有效催化降冰片烯均聚,聚合活性随B(C6F5)3填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B:Ni比为10时Ni7的催化活性高达2.6×106g·mol-1·h-1。更有意思的是,向聚合体系添加水([M]=3.6%)也保持非常高的聚合活性,说明该催化体系对极性基团的耐受性非常强。因此,Ni9可催化降冰片烯与丙烯酸甲酯或乙酸5-己烯基酯的共聚,共聚活性达到6.8×105g·mol-1·h-1,合成出极性单体插入率可控的功能性COCs。
其他文献
以聚醚醚酮(Poly ether ether Ketone,PEEK)为代表的聚芳醚酮(poly ether ketone ketone,PAEK)类热塑性高分子树脂,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已被用作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所制备的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众所周知,复合材料的性能受加工工艺的影响较大,对于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而言,其工艺难度
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淡水资源急剧减少,海水淡化是缓解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传统海水淡化方式,膜工艺和热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容易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太阳能驱动界面海水淡化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最有前景的方式之一。其中,由于双层界面太阳能蒸发器优异的热集中能力,海水蒸发速率和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是目前最有效的界面蒸发结构。本文利用半导体材料硫化铜(CuS)纳米粒子的低成本,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产品与服务模式也在不断升级。增强现实技术通过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信息融合到真实场景中,提供了更多的交互模式,让游客对真实世界有更强烈的沉浸感。本文针对旅游系统中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以及如何提高增强现实系统的性能和用户服务体验,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究自然特征识别算法。针对传统ORB算法提取特征点数量不足,没有解决尺度不变性与旋转不变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
作为一种刺激响应型智能变形材料,形状记忆聚合物具有低成本、易加工、形状记忆变形种类多等优点,将2D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装配成3D智能构件,在航天航空、软体机器人、生物医疗服务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传统热致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往往需要复杂的热场刺激源,且操作不便,严重限制其实际应用,而光驱动具有即时、非接触、可控性好、可局部刺激等多种特点。另外,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变形往往是一种整体变形,无法实现精细、复
PET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可纺性,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但其易燃的特点成为其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热致液晶聚芳酯(TLCP)不仅拥有优异的热学、力学性能和耐化学性,而且具有本征型阻燃抗熔滴的特点,将TLCP与PET共聚有望获得兼具本征型阻燃和热学、力学性能优异的新型液晶共聚酯。本文将PET与不同的聚芳酯液晶基元单体,如4-对羟基苯甲酸(HBA)、2-羟基-6-萘甲酸(HNA)、4,4’-二羟基联
燃素说是化学史上最重要的假说之一,曾主导燃烧等化学研究领域长达一百年之久。在大量的燃素说捍卫者之中,约瑟夫·普利斯特利的地位与众不同。一方面,他独创性地发现了氧气的存在,给出了氧气的实验制备方法,详细研究氧气的各种性质,并且其工作后来直接导致了拉瓦锡等人对氧化燃烧说的确立。但另一方面,普利斯特利在生前却是燃素说的拥护者和坚定捍卫者。直至1804年去世之前,尽管氧化燃烧说已几乎一统化学研究天下,普利
内毒素是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脂多糖,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菌体死亡后内毒素会被释放到环境中,当人体血液、肠胃、呼吸被其入侵,会引起各种病理性生理表现,最直接的是体温过高或过低,甚至导致白细胞变化、全身综合性炎症反应,肝、肾功能衰退等。为保证生物试剂用药的安全性,必须寻找有效去除内毒素的方法。在众多去除内毒素的方法中,阴离子交换膜因带有阳离子基团,具有静电吸附作用、高选择性、工艺简单等特点
高分子溶液是人们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经常能碰到的高分子体系。由于在胶体稳定性、表面修饰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高分子溶液在界面附近的物理化学性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其中高分子溶液的浸润现象是高分子溶液在界面附近的一类重要现象。如何调控高分子溶液的浸润行为是微流控、纳米印刷和喷墨打印等许多生产实践中亟需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之一。然而,目前关于高分子溶液的浸润现象的微观机理的认识却远远不足。为了更好地
氨是自然界生物体生存不可或缺的基础化学物质之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地球生态环境的平衡都与之息息相关,广泛应用在纺织品领域、医疗健康领域、农林领域、工业加工等领域中。并且氨具有高的能量密度(4.3kW h kg–1)和含氢量(17.6wt%),低温下极易转化为液体方便运输,可以作为未来潜在的无碳清洁能源之一,由此可见开发一种能够将自然界中来源广泛的氮气通过化学反应转换为氨的可持续固氮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
共轭微孔聚合物(CMPs)是一类具有π-π共轭骨架的新型有机半导体光催化剂。高比表面积、可调节的禁带宽度、易于功能化以及多样的合成途径等优点使其在光催化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制备了新型吡啶基共轭微孔聚合物(PCMPs)及其钴硫(Co-S)、二氧化钛(Ti O_2)复合物,对其化学结构与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探索了它们在全光谱和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析氢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1)针对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