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以来,信息化大潮相继出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社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以微电子为基础、计算机为核心、光纤和卫星通讯为先导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传统产业和整个经济格局,加快了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与重组,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从美国政府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计划”(即“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到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这都表明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产业已成为跨世纪的支柱产业,其兴衰决定着整个经济的走向,信息产业作为经济的一部分对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要充分认识:信息产业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高增值、高应用产业,是其发展的驱动器;经济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信息产业的不断创新,是信息产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通过对信息产业的测度,可以准确地反映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且可持续发展战略鼓励经济增长,但要求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信息产业正符合这一要求。通过信息技术的辐射,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大系统的整合。因而,科学、准确地反映信息产业细分要素发展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但有关信息产业细分要素的范围和内容,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规定,所以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全面反映信息产业的发展规模、速度与结构的方法制度。
本文基于上述分析,从信息化测度的角度研究信息产业的概念、统计范围和方法,选取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模型(C—D模型)和菲德模型作为理论依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对信息产业细分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为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积累一定的理论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包括:
1.界定信息产业的内涵:信息产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以信息的生产、收集、整理、传播为主要目的,专门从事信息技术研发、信息设备与器件生产,以及提供信息内容和服务的新兴产业群,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业、通讯业及信息内容业等相关产业。其中,信息设备制造业是指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视听技术等技术设备和元器件的开发与制造,是信息产业产生和不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信息产业的功能、结构、手段等方面高级化得以真正实现的根本保证。
2.以信息时代的C—D生产函数模型为依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产业细分要素(信息产业增加值、邮电业务总量、R&D经费支出、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信息产业更新改造固定资产投资额),以1985~2006年我国信息产业细分要素投入、产出和国内生产总值等数据资料为基础,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定量论证了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率。
3.基于菲德模型测度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将国内部门分为信息产业与非信息产业两大部门,并以这两部门的生产函数为基础,推导出最终的计量模型,然后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综合边际产出贡献很高,同时信息产业的溢出效应非常明显,对非信息部门经济增长的也有较大贡献。从而说明对信息产业应继续加大投入,引导和扶持信息产业的发展,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促进产业结构的变革,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增长。
4.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工作,主要是更加全面、具体、准确选取信息产业测度指标,同时把握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数据“妥协”的“度”等问题,并进一步实现横向和纵向测度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外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