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激发子MoHrip1诱导水稻抗病机理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cer08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粮食作物,每年受各种病害如稻瘟病的影响可能导致作物减产,严重威胁着世界人口的粮食需求。激发子是一类可以诱导植物产生防卫反应的特殊化合物,可以通过提高植物自身的免疫力来帮助植物抵御外界病原菌的侵染以免受病害的损伤。近年来,关于病原真菌激发子的研究时有报道,但在其作用机理上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MoHrip1是本实验室先前报道的从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中分离得到的一个分泌型蛋白类激发子,可以提高水稻对稻瘟菌和白叶枯菌的抗性。为研究MoHrip1诱导水稻获得抗病性的机理,本实验通过对MoHrip1处理后的水稻进行转录组测序和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进行分析,研究MoHrip1诱导的水稻抗病性与水稻转录水平上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同时对MoHrip1处理后水稻叶片水杨酸的含量和MoHrip1处理水稻种子后水稻幼苗的生长情况以及赤霉素含量进行检测,得出一些与MoHrip1诱导水稻抗病性相关的结论。本实验的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RNA-seq和DGE分析获得水稻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测序结果,得到308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与MoHrip1诱导植物抗病有关。通过对基因进行聚类分析,推测激发子的诱导可能激活色氨酸途径,促进植物体内生长素及其他以色氨酸为前体的物质的生物合成。2.用荧光定量PCR验证了测序数据的准确性,筛选兴趣基因并按照功能或编码产物特性进行分类,通过分析及验证推测植物抗毒素类物质是激发子诱导作用产生的主要抗生物质,水稻抗病性的增强可能与MoHrip1诱导的植物抗毒素的合成有关。同时根据基因表达特性筛选出激发子特异诱导表达基因共80个,可以作为激发子互作方面研究的候选基因。3.对激发子处理后水稻中水杨酸的含量进行了检测,根据结果推测处理组中水杨酸含量的升高是因为激发子诱导的水杨酸途径合成基因上调和茉莉酸途径抑制子基因上调共同作用的结果。水杨酸可能作为MoHrip1诱导的主要信号分子参与植物的抗病反应。4.对激发子处理水稻种子后幼苗的生长情况和赤霉素的含量进行了检测,根据结果推测水稻幼苗的促生长现象是由于内源赤霉素含量的升高引起的,而赤霉素含量的变化与激发子处理诱导的JAZs和DELLAs的交联作用被加强相关。本研究阐明了蛋白激发子能通过诱导水稻抗生类物质合成基因、抗病相关转录因子编码基因等的差异表达以及提高植物内源水杨酸的含量以使水稻获得抗病性,为研究激发子诱导抗病性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新的见解。在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的同时,MoHrip1处理还可以通过提高水稻幼苗赤霉素的含量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为研究激发子在植物上的功能作用提供了新的实验数据和推论
其他文献
环孢菌素A(CsA)是一种高效的免疫抑制剂,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名种器官移植及某些自身免疫疾病.这种药物很窄的治疗窗使得病人血液中的CsA浓度的监测非常必要.应用抗原 与抗体特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其康复效果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各31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
会议
无水乙醇应用广泛,可作为有机溶剂参与有机化学反应,也可添加变性剂作为燃料乙醇,并与汽油混配制成车用乙醇汽油,市场容量巨大。目前工业上无水乙醇的制备技术有恒沸精馏、萃取精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属于蜡样芽胞杆菌族,由于其对多种农业害虫具有特异性毒杀效果,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应用范围广泛的微生物杀虫剂。Bt在形成芽胞的同时
通过有机金属杂多金属氧酸盐复合物对酯化反应的催化实验,得出催化速度与杂金属氧酸盐骨架所带的负电荷成反比,这可能与有机金属杂多金融氧酸盐的酸性有关.结论丰富多变,是有
该文对丙烯酸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和苯乙烯的乳液聚合体系生成苯-丙胶乳的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小试实验研究了不同工艺方式、不同乳化剂和其他助剂的种类和用量对乳胶
背景和目的:Cl orf10(Chromosome1 open reading frame I O)基因是2000年通过差异显示PCR发现的一个新基因,位于染色体1q21。在正常食管勃膜表达,而在食管癌组织和食管癌细胞系
学位
该文建立了微分汽化与微分冷凝相结合的分离过程的物理模型,并且推导了单分离级以及多分离级的数学模型,并且对于数学模型的各参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决定该分离过
糖类物质,作为所有生命系统的重要组分,在许多领域,如生物化学、生物医学、糖组学和糖生物学等都是备受瞩目的主要化合物。糖类物质结构的复杂性,导致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测序手段;同时生物来源的糖类物质样品含量往往很低,加之糖类物质的生物合成不依赖于任何模板,不能像类似PCR或分子克隆的方法来扩增,因此在分离、纯化从糖类物质中释放的寡糖链时,要求对糖类物质检测必须具备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由于糖类物质结构的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