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厚轧制过程对热成形钢Al-Si镀层影响和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haibo88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汽车车身轻量化成为一个重要主题。而轧制差厚板是减轻车身重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轧制差厚板有以下优点:厚度可以控制优化,可根据零件要求设计厚度分布。可很方便的生产多段变厚度板材,最大程度减轻零件重量或者减少加强件。Al-Si镀层是高效防护材料,被广泛应用在热成形钢防护当中。本实验基于GMW14400-2014和TL4225-EN-2016对差厚板镀层性能进行研究,探求板材在变厚度轧制过程中表面镀层的性能变化,并与产品标准进行评估以便为生产做出指导。(1)实验研究了不同压下率样品镀层形貌、厚度和质量基本特性。研究表明随着压下率增加镀层的厚度呈近似线性减小,压下率较大(≥40%)镀层有撕裂倾向,但连续性始终保持完整,并无开裂和断层现象;镀层单位面积质量三点和单点测试结果均符合差厚板产品标准,说明在本实验工艺范围内轧制差厚板符合生产要求。(2)实验遵循试验标准JIS Z2371:2000。实验分析了腐蚀过程宏观形貌的变化和组织的转变,并微观分析了腐蚀过程的发展演变过程,对不同压下率板材在腐蚀30h时进行评级,表明压下率的增加会降低Al-Si镀层防护性能。在腐蚀30小时测试时,在压下率较小(≤20%)时,抗腐蚀等级为9级,在压下率较大(≥30%)时,抗腐蚀等级为8级。腐蚀是从富Fe相和富Si相晶界开始的。(3)热模拟实验工艺基于热成形钢的实际生产:10℃/s加热到920℃,保温5min后以30℃/s冷却至800℃,通过不同拉伸变形量等温热拉伸(2%,4%,6%,8%)实验,研究不同压下率板材在热成形过程中镀层性能的变化。实验内容主要针对热模拟后镀层形貌、厚度及粗糙度的变化和镀层相组成变化,分析了热模拟过程压下率和拉伸变形量对裂纹影响,并推导了拉伸变形过程中裂纹萌生和演变规律。研究表明热模拟后镀层厚度符合产品标准15μm~50μm范围。热模拟后镀层线粗糙度符合产品标准Ra≥1.8的要求。热冲压过程中产生裂纹:微裂纹首先沿着A路径形成裂纹,拉伸量变大导致裂纹与基体相遇,应力集中小于基体强度时裂纹沿着B路径扩展导致镀层撕裂剥落。(4)通过搭接剪切拉伸法定量测定了镀层附着力,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压下率样板镀层附着力均大于标准规定的16MPa。根据划格法对镀层附着力进行了评级结果表明附着力等级均为最优级0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逐年增长,高炉粉尘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钢铁企业处理高炉粉尘的主要方式为返回烧结,但粉尘中含有的锌在高炉内循环富集会影响高炉的稳定运行,因此将高炉粉尘中的锌、铁进行分离以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高炉炼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生成铁酸锌,铁酸锌结构稳定,采用常规浸出方法难以溶解,导致锌的浸出率不高,大量锌进入浸出渣中而造成锌资源的浪费。因此,本研究采用火法-湿法联合工艺处理含锌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地加快,大量有机废水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冶金行业的焦化废水属于典型的有机废水。该类废水成分复杂、COD和有毒物质含量高、p H变化范围大,传统的生化处理方法无法有效处理。近年来,Ti/Sn O2-Sb电极材料以较高析氧电位和良好电催化活性在电化学氧化水处理领域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关注。Ti/Sn O2-Sb电极涂层和基材之间的粘附性差,易脱落,使用寿命短等缺点限制了其工业应用。针对这
自动驾驶领域已经成为当前车辆出行行业最大的风口,对于自动驾驶而言,车辆移动最大的难点是利用人工智能自动寻找到达目的地的最优路径,其主要基于对路径的搜索,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机器学习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智能系统不具备学习能力,那么这个系统也就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系统。然而过去的智能系统,特别是导航系统是不具备学习能力的。导航系统增加学习能力的目的是让系统实现智能
目的:通过对来源于中国福建的卫氏并殖吸虫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序列和结构分析,构建不同地域来源卫氏并殖吸虫系统发育关系,以探讨亚洲地区卫氏并殖吸虫进化和传播中的遗传学基础。再从卫氏并殖吸虫扩大到复殖亚纲吸虫,分析各吸虫线粒体基因组的变异和系统发育关系,探究在选择压力下线粒体各基因可能存在的适应性进化。方法:从福建省捕获的溪蟹中分别分离出直径为380~420μm的并殖吸虫大囊蚴和直径为320~340μm
随着雷达系统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模拟仿真在雷达系统研究以及研制过程中的作用愈发得到重视。与全实物外场实验相比,模拟仿真技术更易控制并且可重复进行实验,因此可以获得更为全面有效的数据。而雷达回波信号模拟仿真作为雷达系统研制开发的前端工作,无论在雷达系统开发过程,还是在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研究雷达目标的回波模拟仿真技术是一个十分实用并有价值的课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属性散
钛及钛合金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其中钛及钛合金棒丝材主要用于外科植入物。因为外科植入物产品的用途的特殊性,所以对医用钛棒丝材的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医用钛及钛合金棒丝材表面缺陷中的细微裂纹缺陷,在应用过程中危害极大。本文研究了目视、超声、涡流、射线、着色和荧光渗透等无损检测对医用钛及钛合金棒丝材表面微裂纹的检测效果,通过验证、对比和分析发现:目视对宽度为0.12 mm
外辐射源雷达是一种以非合作源作为探测信号的新体制雷达,相比于传统主动雷达,具有绿色环保、易于部署,且擅长低空探测等技术优势。2006年,中国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标准——DTMB,至今信号发射塔已遍及中国34个省、直辖市(包括港澳台),为我国科研工作者进行DTMB外辐射源雷达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于无法预知发射信号的具体内容,外辐射源雷达对获取纯净的发射信号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数字信
细颗粒物的去除一直是电除尘器的难题,其中,离子风对电除尘器中细颗粒物的捕集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电除尘器对细颗粒物的捕集效率,需要详细分析离子风对于电除尘器内流场的影响,提出对电除尘器内流场的优化方案。本文使用3D-PIV(三维激光粒子成像测速)技术,结合工业中常用的RS改良型芒刺线以及C480极板,板间距400mm时,分析了离子风对极板附近流场的影响,并探讨离子风对粒子捕集造成的影响;通过三
柔性电子未来可能带来一场新的电子技术革命,近年来国内外多所顶级高校相继展开研究,相关论文量也呈指数性增加;3D打印自身独特的增材制造优势也被看做是一项有着巨大潜力的加工技术,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论其将与信息技术共同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本文的研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到一起,研究了基于墨水直写3D打印的柔性电子器件加工方法,发挥了 3D打印技术增材制造的优势,弥补了传统工艺在柔性基底上加工器件困难的问
结构β型钛合金因其显微组织及相变的多样化决定了可以具有较优的力学性能匹配,使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航海、机械等行业。钼当量及相稳定性不同的合金在不同变形条件下,室温变形机制不同,从而使得合金性能和生产工艺产生了很大差异。本文以亚稳β钛合金Ti-3Al-8V-6Cr-4Mo-4Zr(TB9)合金和近β型钛合金Ti-10V-2Fe-3Al(Ti1023)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