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利分红、募集资金与IPO前后代理问题分化——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23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监管部门半强制分红政策的推动下,我国A股市场的分红问题有所好转,市场的分红意愿明显增强,但是市场的整体分红水平并没有大幅增长。相比于海外市场,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分红水平。此外,拟上市公司不断爆出上市前突击分红的丑闻,甚至有公司在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发行)前的分红数额超过了其预计募集资金的总额。为何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大面积分红,而在上市后却减少了分红的力度。资本市场是为缺乏资本的主体提供融资便利而存在的,股利分红是对证券投资者的回报。公司不缺乏资金却要上市融资,拥有留存利润而不分给投资者,这与上市融资的目的相违背。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研究引发上市公司在IPO前后不同分红差异的原因以及动机。  本文从代理问题的角度出发,研究由代理行为引发的股利分红问题。采用2011年、2012年和2014年三年进行IPO的公司作为观测样本,取得其IPO的招股说明书以及IPO以后每年的年报和半年报作为数据来源。以代理问题中三类代理主体,即大股东、管理者和持股机构作为主变量,以IPO时期募集资金和其他相关变量作为桥梁,构建拟上市时期至上市后现金股利分红模型。模型在分析方法角度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在时间角度分为IPO前和IPO后两个时段,以此分析代理问题对现金股利分红金额的影响。研究统计结果发现,IPO之前,管理层薪酬越高,现金分红的力度和意愿均有所增强;但大股东的集中程度对现金分红政策没有影响。IPO以后,高管薪酬的激励程度仍有促进现金股利分配意愿和力度的作用,与IPO之前保持一致;股权集中程度对分红意愿和分红力度具有影响,且与分红意愿呈“U”型相关;机构持股则减少了现金分红的水平。此外,本文还发现拟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会增加募集资金的筹集,同时减少触发超额募集资金的可能性;现金分红行为与送转分红行为存在互补现象。综上所述,IPO前的股利代理问题在于管理层的激励之上,而IPO后股利代理问题受到大股东、持股机构和管理层三者的共同影响,影响现金分红的代理主体在IPO前后不完全一致。本文建议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管理者薪酬激励制度改革,同时引导股权结构的优化,并加强IPO前分红情况的监督。
其他文献
在17年的教学生涯中,后进生一直困扰着成绩的提高.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对后进生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进生转化的方式方法有很多,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为进一步加快房地产市场监管和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体系,构建住房保障数字化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依托房地产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整合国土资源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给社会各方面都提供了发展动力,也丰富了学校的学生资源,提高了我国人口受教育的需求,但给中小学发展带来了一些影响.女性教师是中小学重要的师资力量,在
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多种形式的趣味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学生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广泛地吸取新鲜的知识,扩大了视野,启迪和训练了
随着经济时代日益的发展,人类对资源争抢越来越严重,造成了资源的严重短缺.人们生活中也存在着更多的诡异,美其名日的“正义”使其走向反面.人类道德底线遭到严重的挑战,自然
作为绩效管理理论的前沿课题之一,绩效管理有效性理论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在实践领域,绩效管理无效的现象普遍存在,让企业管理者大为受挫。探究如何把控影响绩
全面预算管理是当前预算管理的一种发展理论,是指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将计划、控制、激励、考评等功能集成为一体的,要求全员参与、贯穿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全方位的一种成
心理学、社会行为学等科学领域的诸多学者研究表明,个人初期的生存环境、生活经历,尤其是一些具有特殊色彩、给个体留下深刻烙印的经历,会对其后期的个人、偏好以及行为决策产生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电视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模拟电视,使数字电视进入快速发展期,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则带动了机顶盒行业的发展.本文从An
信息化时代大背景 下,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应用至各个行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技术在当前电子技术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运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