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小麦农艺性状和种子贮藏蛋白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栽培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基因流蚀,导致其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对生物和环境的应变能力急剧下降,限制了对其产量和环境适应性的进一步遗传改良。作物种质资源正在不断的丧失,小麦也是如此。东方小麦(Triticum turanicum Jakubz.)是小麦属二粒系中的一个种,属四倍体裸粒栽培小麦,染色体数为2n=28,染色体组为AABB,具有粒大、穗大、耐热和烘烤品质好等特性,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之一。本文以来自不同国家的东方小麦作为供试材料,对其农艺性状和种子贮藏蛋白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各考察性状变异程度均较大。其中,株高97.0~155.0cm,有效穗2.2~27.4个,穗长8.8~18.0cm,小穗数20.0~31.0个,穗粒数23.5~77.7粒,千粒重16.5~38.5g,穗粒重0.43~2.41g,粒长0.91~1.13cm,穗密度1.3~3.3个/cm。 2、农艺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偏相关,说明株高增高可导致千粒重增高,但其穗粒数相应会减少。主成分分析揭示的前4个主成分因子(即穗密度、穗粒重、粒数和株高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5.58%,为亲本选择提供了一定依据。通过主成分分析从中筛选出了2份综合性状好的材料(来自摩洛哥的PI 185193和意大利的PI 278350),可以在小麦育种中加以利用。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分为四类,其遗传距离远近与地理来源无必然联系。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其他文献
试验于2006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林甸县试验基地进行,以垦农4号大豆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大豆群体的微气象特征、冠层结构、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等
土地承载力研究是一项涉及到资源、环境、人口和社会以及发展的课题,是土地——人口系统的综合研究。本项研究采用农业生态区法、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和趋势关联方法对武川县大
本文以转Bt基因大豆为材料,通过田间种植及室内培养转基因大豆,采用ELISA测定方法,初步研究了转Bt基因大豆中Bt毒蛋白含量的变化以及Bt毒蛋白向土壤以及溶液中的释放,主要研究结
棉花是天然优质的纺织原料,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我国棉花的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棉花生产的发展不但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而且使我国成为棉纺织品的最大出口国,年均创汇额达300亿美元,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优良品种的选育对发展棉花生产起到了其它技术不可取代的作用。近几十年来,经过广大棉花育种家多年的不懈努力,已为生产上提供了许多优良品种。 尽管我国
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该作物存在杂种优势.②具备经济有效地生产杂种种子的方法.许多研究表明.大豆杂种F产量具有超高亲优势.一般为13﹪-20﹪,因此,不能方便地生产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利用来源于双胚苗的三倍体或四倍体植株和普通二倍体杂交,在F_2代发现了稳定的株系。多年研究表明,这种早世代稳定的现象只出现在异倍体杂交后代中,而用双胚苗中多倍体对应的二倍体植株同普通二倍体杂交后代中没有这种特殊的现象出现。本试验选用五对3N-2N型双胚苗,用微卫星标记对其3N和2N植株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试图确定3N植株在突变形成时是否在基因组中产生了促使早代稳定的基因或因子,并
过去,对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外界影响因素研究较多,对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细胞学也有所研究,但很少有人对其中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因此,了解陆地棉体细胞胚胎发生的
中国证监会副秘书长汪建熙表示 ,虚假会计信息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痼疾之一。从根本上说 ,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是有其制度性原因的 ,同时 ,这种现象与我国会计、审计体制
在棉花水溶蛋白AUG-PAGE技术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发现该方法存在下部谱带不清晰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研究以鄂杂棉1号、鄂杂棉3号、鄂杂棉4号、鄂抗棉6号、鄂抗棉7号、鄂
该文以生产上危害严重的玉米矮花叶病、萝卜红心病和烟划病毒病为对象,对引致这些病害的三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变异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比较了山东和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