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变量综合评价法的青藏高原冻土分布建模与分析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zz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冻土是一种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因此气候变化对冻土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冻土的变化又会影响气候的形成,发展与变化。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海拔最高、面积分布最大的区域,它的存在对东亚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由于青藏高原复杂的地理环境,要搞清青藏高原冻土分布状况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冻土分布模型法仍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国内外已经发展了很多冻土分布模型,但并不是每一种模型都适用于青藏高原,因此我们需要对模型进行精度评价,并且对其进行改进使其具有更高的适用性。  基于地理因素,气候因素和冻土分布基础底图,本文利用多变量综合评价法(MCA)对青藏高原过去40年每个年代冻土分布进行建模与分析。此模型能考虑多种影响青藏高原冻土分布的因素,并且能部分消除普通逻辑回归模型影响因子之间共线性的问题。本研究从地理因素及气候因素两个方面选取了影响冻土分布的主要因子:地理因素主要包括高程数据、坡度数据、坡向数据、经度数据和纬度数据;气候因素包括气温数据、降水数据和地表净辐射数据。由于本研究的气候数据都是通过地理因素插值的方式得到,所以它们之间有很强的共线性。最终,通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选取了气温数据、降水数据和日照数据进行建模。并且为进一步消除这三个因素之间的共线性问题,引入了多变量综合评价模型(MCA)。为建立模型,首先分别用这三个影响因素建立各自的逻辑回归模型,然后根据每个模型中能反映正确分类的R2值确定每个模型的权重。同时由于青藏高原复杂的地理环境,局部地区气候因子具有很大的差异,为此本研究引入前人对青藏高原地貌区划的结果,对青藏高原的七个地貌区分别建立MCA模型,从而对整个青藏高原冻土分布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 MCA模型能够同时考虑多种因素对冻土的影响,并且能够减少对野外调查数据的依赖。  (2)运用MCA模型模拟的1960s、1970s、1980s、1990s的青藏高原地区冻土分布面积分别为141.80×104km2、132.22×104km2、128.05×104km2、121.22×104km2。在过去40年中,冻土的分布面积在逐渐减少,1960s-1970s、1970s-1980s、1980s-1990s、1960s-1990s冻土面积分别减少了9.72×104km2、4.49×104km2、6.82×104km2、20.58×104km2。可以看出过去四十年中冻土退化明显,约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14.5%。  (3)通过模拟结果与冻土底图、地貌解译点及与高程-响应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MCA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大约可达到80%左右。
其他文献
视觉传达设计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也呈现出崭新的设计理念,其表达的艺术形式也发生了飞跃。从人类的文明时代开始,视觉传达设计就是一种信息传达手段,并且发展至今,视觉
该文从一个GIS应用实例出发,分析工作流技术在GIS应用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且根据WFMC(WorkflowManagementCoalition)制定的工作流管理系统规范和OGC(OpenGISConsortium)制定的O
该文以建立一个遥感技术为主的区域动态变化监测与更新系统(RDCMUS)为中心,开拓新的理论方法,发展若干关键技术,提出并行设计,形成一个集成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
对模糊空间信息和模糊空间过程进行可视化,有利于促进对地学现象、地学规律的理解,有助于挖掘地学现象和空间过程背后的潜在模式与知识.该研究力图建立模糊空间信息和模糊空
本文选择河南省滑县为研究区,瞄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综合集成传统地理学调查分析、数量模型模拟及“3S”决策支持等技术,结合心理学Q方法,从微观农户的视角,立足于探寻土地利
全文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介绍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背景、意义及旅游产业规划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概念体系,主要介绍旅游产业、旅游产业关联度、贡献率
基于小波方法的连续型空间数据升尺度转研究可促进多源、多尺度数据的融合、同化研究,为小波方法在地学研究中的深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此,本文以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的四川省为
地震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工作者为减轻地震灾害一直在不懈的努力着。由于地壳形变是地震发生过程中最直接的伴生现象,地壳形变监测成为探索地震前兆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搞好煤矿安全生产,杜绝瓦斯,煤尘事故,在煤矿生产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安全管理工作突出地表现在“一通三防”基础工作的管理上。而“一通三防”管理中的第一位是“通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社会公平的不懈追求,城市空间生产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城市空间利用中,生态空间由于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环境价值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