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髌骨-髌腱结合部损伤是一种股四头肌腱、髌腱及伸膝腱膜在髌骨附着处的慢性损伤。发病多由于长期专项训练负荷过大所致,常见于足篮排球运动员以及跳跃专项运动员。本实验观察伤后训练对骨腱结合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并结合组织形态学及其它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以评价局部损伤程度,进而描述髌腱骨腱结合部损伤的病理变化特点,对于及早诊断、治疗该类损伤,提高运动成绩有很大意义。研究对象及方法:本实验将14只雌性新西兰火白兔随机筛选分为针刺加循环载荷组(NL组,n=7)、单纯针刺组(ND组,n=7)、空白对照组(CON组,n=7),其中NL组与ND组分别为同一只动物的左、右侧后肢。ND组即在兔右侧后肢髌骨下缘髌腱附丽处人为针刺损伤;NL组造模方法为:兔左侧后肢针刺处理后进行循环载荷刺激,调节电刺激强度使得每次收缩获得的兔伸膝力相当于其30%最火伸膝力,共累积刺激24小时。训练四周后处死动物,取材,脱钙,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采取HE法、Safranin O法、VFGF、 bFGF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髌骨骨腱结合部的组织学变化,并对显微镜下所采集图像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与分析:训练4周末时,与CON组相比,NL组与ND组标本的肌腱纤维排列紊乱,交联融合;肌腱细胞核变圆深染,成串排列或相互聚集;潮线出现“涨潮”现象,模糊甚至消失;纤维软骨区可见软骨岛出现,证明造模成功。同时,肌腱细胞密度及纤维软骨厚度呈有统计学意义的增加;NL组骨腱结合部粘多糖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大于ND组及CON组,但ND组与CON组未见显著性差异。造模后,NL组与ND组骨腱结合部VEGF、bFG(?)表达量均增加,与CON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且NL组的bFGF表达量大于ND组。结论:①通过一次针刺导致的损伤在第4周未能愈合,提示骨腱结合部损伤愈合的困难性。②针刺损伤后的低强度载荷运动没行对损伤愈合过程产生明显促进或者抑制作用。③针刺损伤及伤后训练均会造成骨腱结合部VEGF、bFG(?)表达量增加,说明损伤4周时,组织修复尚在进行,米恢复至损伤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