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叶片模具自动磨抛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电叶片及其模具由于曲面复杂,难以磨抛等特点,目前仍主要依赖于人工磨抛的方式。并随着叶片及模具尺寸的日益增大,风电行业磨抛强度也伴随着增加,粉尘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人工磨抛的低效率以及磨抛表面质量一致性难以保证等工作特点,使得人工磨抛方式越来越不被行业看好。加上车间环境恶劣,磨抛从业者的健康受到很大威胁,未来可能出现磨抛从业者短缺的问题。因此,借用机器人实现自动磨抛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国内外自动磨抛现状进行调研后,本文针对合作方对叶片模具的磨抛工艺要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叶片模具自动磨抛的控制系统。本文主要完成对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以及系统的硬件设计与配置,并根据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使用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设计软件进行功能实现。在系统的硬件设计中,根据现场作业环境以及作业需求,主要包括对机器人单元、伺服驱动单元、可编程逻辑控制与通讯单元以及电控柜等设备的详细设计;在系统功能实现中,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对系统中各设备之间的工业通讯网络进行了搭建,并编写PLC控制程序,实现了系统控制功能;最后,利用触摸屏对系统中主要设备的状态进行控制与监控,实现人机交互。此外,针对磨抛伺服机构的速度PI控制器,采用模糊控制对其进行了优化,使其转速超调量减小,动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得到改善,以此增强其磨抛变负载过程中的适应能力,改善磨抛质量。最后,对所设计的自动磨抛控制系统进行了运行调试,证实系统能够正常可靠的工作,同时满足了合作方对模具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表面光滑且质量一致性好,已在实际模具磨抛作业中应用。
其他文献
轧制工艺润滑是板带生产的关键技术,在轧制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控制板形、降低轧制过程的力能参数和延长轧辊寿命等,而且是轧机能否实现高速轧制和生产极限规格产品的关键。近年来,随着高强钢新产品的开发和下游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普通的轧机对轧制980MPa级以上、厚度在0.5mm~0.6mm薄规格的高强钢轧制较为困难,而1 8辊单机架可逆轧机对于高强钢生产的优势表现在:(
铁水预处理脱硫已经被公认为高炉—转炉—连铸流程中降低钢中硫含量的最经济的工艺。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铁水预处理脱硫方法主要有KR机械搅拌法和镁喷吹法。张廷安教授课题组提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位机械搅拌法脱硫”,在其基础上,课题组又提出了“结合机械搅拌利用惰性气体携带镁蒸气底吹直接脱硫”的新方法。针对脱硫新方法的研究,本课题基于相似原理建立水模型装置并进行了实验。实验通过高速摄像机拍照,采用PIV
难混溶合金的液-液相分离粗化过程对合金最终组织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所谓难混溶合金,是指在其凝固相图中存在难混溶区域,熔体过冷到该区域时,会由单一液相分离成两种具有不同组元成分的液相、互不混溶的一类合金。Cu-Co合金就是其中一种,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巨磁阻效应,作为磁性材料在电子产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Cu-Co合金在常规凝固条件下由于难混溶区的存在,易分离成两不混溶的液相,导致偏析甚至分层,从而限制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是上世纪80年期间成功开发出的热轧卷板生产新工艺。我国自1999年引进第一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后,经过17年的发展,薄板坯连铸连轧机组在超薄规格、硅钢和高品质特殊钢等品种的生产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薄板坯连铸连轧机组产量、品种、规格的不断拓展和市场经济环境的恶化,用户对其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本钢薄板坯连铸连轧机组宽度控制精度低和带钢窄尺缺陷等现场问题,本文在理论分析
随着智能制造的高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钢材表面缺陷识别方法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由于受到生产工况、压制设备、材料质量等因素的影响,钢材表面会出现形态各异、分布随机的缺陷,形成小尺寸问题、重叠问题以及缺陷多样性问题,导致缺陷识别困难,目前的深度学习方法在处理复杂缺陷时均值平均精度仅达到71.87%。针对小尺寸缺陷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密集特征金字塔网络(Dense Feature Pyramid N
作为镍基高温合金,GH4169合金因其自身优异的组织与力学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领域,该合金用量在高温合金总用量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合金在热加工过程中的敏感性使GH4169合金在热变形时难以加工。本文通过对加入稀土后的GH4169合金的单道次热模拟实验,系统性的研究了 GH4169合金的高温压缩变形行为。分析了高温变形行为、热加工图及其组织演变。利用构建的高温本构关系作为数学模型,用于对GH4
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因其拥有突出的综合力学性能,具备节约资源、能源,减轻零部件质量等众多优点,市场对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1]。本文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合理利用资源为出发点,在传统DP(马氏体/铁素体)钢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改进,提出了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设计思路,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利用轧后快冷+缓冷工艺,获得一定量的具备良好强韧性的贝氏体组织,取代传统DP钢中的铁素体组织,分割奥氏
换向器的制造质量对电动机的稳定可靠运行至关重要,换向器表面缺陷是其主要质量问题。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检测的方法,由于汽车行业要求全检,不但质检人员的劳动强度高、检测效率较低,而且检测质量分散度大、检测成本高。机器视觉是实现自动全检的主流方法,但传统的机器视觉检测方法对在生产线上由于工况变化导致的缺陷模式变化的适应性差,即泛化能力不足,且算法开发周期长。本研究采用机器学习的商业视觉缺陷检测软件Vi Di
超精密车削加工技术凭借着其优良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广泛地应用于光学精密元器件的加工制造。在实际的车削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振动,使工件表面产生特定形状的纹理特征,严重影响工件的表面质量,降低其使用效能。为了实现基于工件表面形貌数据分析和纹理特征提取的振动误差溯源,进一步提升超精密车削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本文开展了如下工作:首先,基于刀具轮廓复映原理建立了考虑了刀具与工件之间
当前,无论是在航空航天、移动支付、交通运输、城市安防,还是在工业检测等诸多领域,数字图像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图像的生成、传输及获取过程中,由于受到成像环境、设备及传输条件的限制,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使其难以直接应用于后续任务。图像滤波则是改进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而非局部方法因其较强的细节保持功能成为当前滤波器设计的一个主要方向。越来越多的传统局部滤波器被成功地推广至非局部版本,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