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推动中国改革进程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一项关键任务。在此过程中,建设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既是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也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如何全面地认识和解决当前中国失信问题频发的社会现象,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既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一个富有价值的理论研究课题。鉴于此,本文对中国社会“信用缺失”问题的系统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综合运用西方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以及博弈论等相关学科知识,对中国社会“信用缺失”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对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内容等进行了概述。第二章阐述了信用的概念以及正面和负面功能。第三章具体分析了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信用缺失”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并探讨了中国社会“信用缺失”问题的范围和程度特征、发生机制特征及演进机制特征。第四章构建了“信用缺失”问题的博弈分析模型。第五章基于信用博弈分析模型视角,对中国社会转型中“信用缺失”现象的根源进行了探究。第六章论述了社会信用体系的结构框架,主要包括社会信用信息体系、规则体系以及文化体系的构成与功能。第七章剖析了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历程、运行现状及未来的政策取向。第八章对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并对本文研究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做了工作展望。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基于信用失序现象的共同社会转型背景,论述了中国社会“信用缺失”问题的两大本质特征;以“信任结构”为理论分析框架,对比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和美国现代社会的信用状况,从而指出了中国社会信用问题的根源,即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信用体系的“碎片化”特征;将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植入博弈论的分析框架,构建了“基于信息扩散路径与监管范围的信用博弈模型”;基于自律、互律和他律三个逻辑层面,重构了社会信用体系的结构框架,将社会信用体系划分为社会信用信息体系、规则体系和文化体系三个子系统。但由于各种原因,本文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笔者将在这些不足的方面进行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