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的特质与发生在其中的事件模式相联系。事件的发生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因时间而异。文学作品透过有限的事件捕捉无限的意义,直指向作品的深层次主题,实现情与景的交融、心与物的契合,正是意象研究的意义所在。梦描写自古就受到特别的关注,具有悠久的文学传统。大量以“梦”的形式出现乃至以“梦”为主题的意象描写,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单元。随着研究的加深,“梦意象”已经成为解读作品一个有意义的切入点。唐宋词作品的梦意象运用是一个蔚为壮观的文学现象,梦意象作为唐宋词中的文学要素,不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张力,更承载了特定社会氛围下的审美模式和时代精神。目前,于学界对唐宋词梦意象的研究大多聚焦于作品鉴赏或作者介绍方面,关注具体的梦对于具体文本或具体语境的意义,对于梦意象文学品质、美学意蕴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语言具有可重复使用、重新创造并自行演进的模式化特点,唐宋时代文化蕴育出大量以梦入词的作品,以模式语言的方式提炼总结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作为理论图式或解释方案,文学意象模式强调意象环境储存在记忆中的有组织的心理图像,强调意象信息的加工过程或环境的有组织结构。基于上述理解,本文以情境模式为对象展开对唐宋词梦意象的研究。力求在对梦意象情境进行模式语言的提炼总结的基础上,较为全面综合地剖析梦意象情境的表现形式、构建方式和审美机制,并把视野扩展到唐宋时代下的文学创作、审美情趣、时代风貌和人文精神。按照研究推进过程和论文的行文结构,本论文对梦意象情境模式的具体论述主要涉及以下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研究框架的构建部分。一方面系统阐述课题涉及的关键技术分支及发展现状、特点,厘清研究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进而确定研究取向和技术路线,明确研究的目的、范围、策略和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多侧面、多层次的探索性研究梳理研究思路,使研究对象、研究旨趣和研究方法得以具体化。第二、三、四、五部分是论文的主要论述内容。其中,第二部分从创作渊源、文体、立意、情感传递等方面探讨唐宋词中梦意象与唐宋词相契合的要素,间接地论述其存在的合理性因子。第三部分是以情境为叙述载体,结合梦境情节和其所蕴含的时代、社会及历史文化信息,归纳唐宋词梦意象在不同主题下的表现形式,从中提炼出相关的梦意象情境模式语言。第四部分是从唐宋词梦意象的文学潜质、梦情境的篇章布局、组织搭配等方面入手,剖析梦意象情境的构建和形成,这是基于文学创作实践层面探讨梦意象情境的表达技巧和创作规律等内在生成机制等。而论文的第五部分则通过总结梦意象情境的整体艺术特色,以此观照其对于不同风格词作的审美影响。在这里,第二部分属于相关必要信息的铺垫,第三、四部分偏重于关注梦意象情境的文学品质,而第五部分则侧重于对美学品质的考察。通过对文学品质和美学特质两个维度的剖析,以期获得对唐宋词梦意象全貌较为综合深入的把握。本研究从梦意象情境入手,首次以模式化语言探讨唐宋词中梦意象的描写。研究预期在于对梦意象的文学创作和美学意蕴的理解和加深,在于对意象、梦文学以及唐宋词的研究领域的丰富和拓展,同时也在于审美文艺的社会现实意义的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