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岁时节日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和区域特色文化的表达。严格意义上说,每个人在传统岁时节日生活中都有相对确定的角色定位,且每个人都生活在这种模式里。作为节日生活主体之一——女性,她们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本文以山西大同地区为主要田野调查地,以四大传统节日中的汉族女性为调查对象,运用田野调查中的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以民俗学和历史学等视角切入,分别从女性在传统岁时节日中的角色定位、传统岁时节日中的社会分工、影响女性角色转变的原因以及新时期女性主义思潮影响下的角色重新定位四部分展开论述,旨在丰富传统岁时节日女性角色定位的研究,为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切入视角和可资借鉴的观点。
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在具体的节日生活中的角色有着很大差异。未成年女性,属于节日生活中的“精灵”,她们是美食的品尝者和节日快乐的代表。在未成年人女性中还有一类,笔者暂将其称为“亚成年人”:她们虽然在法律上已经成年,但她们未婚,在当地民众的眼里仍被视为“孩子”。她们已经没有了孩童的天真,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又找不到自己真正的角色。所以她们在传统岁时节日中是一群特殊的人群,常常会迷失自己的定位。已婚女性在节日中的角色非常重要,她们体现着“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但同时又是以一种卑弱的内敛的角色出现在节日中。老年女性作为“家中一宝”,她们不仅是备受尊敬的对象,同时也是节日喜庆的象征和代表。
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决定了我们传统的社会分工。“男主外,女主内”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女性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要照顾好整个家庭,在传统岁时节日生活中更应该履行好这一职责。她们既是节日生活必需品的制作者和采购者,同时也是家庭和社区活动的重要组织者。此外,她们还是节日文化的主要传承者,有着男性所没有的独特优势。
女性在岁时节日生活中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其中既有传统女性角色的延续,如传承着女性“主内”的模式,同时还延续了女性传承传统节日文化中所扮演的大部分角色;但也出现了许多变化,如突出自己的节日主体角色,主动要求男性与其分享家庭工作等,而传统岁时节日中女性卑弱受歧视的现象也愈来愈少。影响传统岁时节日中女性角色转变的原因主要有外在的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同时也有女性自身的内在受教育程度提高、思想认识提高等因素。
从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社会中的女性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要求真正地享有和男性平等的权利、地位,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传统岁时节日生活中,她们要求平等的表现都非常明显。首先,在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下,她们意识到自己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节日主人公,于是她们在传统岁时节日中的角色慢慢地从“服务型”角色向“享受型”角色转变。其次,她们又是新时期的贤妻良母,她们不再是附庸男性而存在,实现了自己真正的价值。最后,她们坚定地传承着自己的传统节日文化,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