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统计,中国货物进口额从1980年的200.2亿美元升至2013年的1.95万亿美元,在全球货物总额中的比重也由0.98%升至9.1%,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外贸依存度也大幅度提升,由1980年的6.6%升至2013年的46%。中国不但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石油、豆类等大宗资源型产品的进口额在全球进口贸易中也占有较高份额。随着进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和进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政府也逐步认识到进口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中国已到了进口与出口并重的新阶段,要像重视出口那样重视进口,完善相关的进口政策,营造有利于进口的贸易环境,加大进口的促进力度。但由于目前进口贸易体制和政策不够完善,进口组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导致进口的政策环境并不理想。而改进贸易环境需要一定的现实基础,需要我们对进口贸易做更详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并分析中国进口增长的原因和进口贸易的影响作用,确定进口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以三元边际的视角分析中国进口贸易的增长,准确把握进口增长的结构特征,深刻理解本国进口贸易增长的路径。贸易的增长是一国所有参与贸易的企业行为的集合,对贸易增长原因的分析应该建立在微观企业的角度。我们认为,基于贸易广度、价格和数量的视角,对一国的进口贸易进行微观层面上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进口增长的结构和性质,深刻理解本国贸易增长的特征,为改善本国的贸易结构、分析由贸易增长带来的福利提供一个新的解释渠道和理论依据。第二,在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通过研究进口对就业、工资、技术进步和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进口贸易的影响作用。在研究企业生产率的过程中,通过对进口中间投入品对企业生产率影响机制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探讨了中国进口中间品的产品种类多样化效应和质量效应在促进企业生产率方面的差异性。本文共10章内容,首章为绪论,末章为总结与启示,第2章为文献综述,其他章节为核心内容。第2章对进口贸易增长原因及影响的实证与理论所涉及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述评,分别为:国际贸易增长的二元边际研究、进口与经济增长研究、进口与技术进步研究、进口与产业升级研究、进口与就业、工资研究以及进口与企业生产率研究等方面。第3章构建了三元边际的理论分析模型,并对中国进口贸易总体的增长以及进口主要来源国贸易的增长从广度、价格和数量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了反映中国进口贸易在广度、价格和数量上的结构性差异,第4、5章以第3章的理论模型为基础,分别按照技术密集度和生产阶段两种分类方法,对进口贸易的增长原因进行结构性分析;第6、7章分析了进口对就业、工资的影响;第8章分析了进口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第9章分析了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具体第3章至第9章核心章节的主要内容安排及结论如下。第3章引入了hummels和klenow(2005)三元边际的理论模型,计算了1996-2009年中国对所有国家进口的广度、价格和数量,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中国对世界以及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进口的广度、价格和数量。结论发现进口的增长主要依靠数量激增模式,广度增加次之,进口总体价格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且一直处于世界进口平均价格以上。第4章按照lall(2000)关于技术密集度的分类方法将制成品分为资源型制造品、低技术制成品和中高技术制成品,对各类制成品进口贸易的增长进行三元边际分析,并比较分析了进口主要来源国的情况,结果发现:1.在中国进口增长中,中高技术制成品的广度最高,价格和数量居中,各个因素变动幅度较小,说明这类产品的进口增长趋势较为稳定;低技术制成品进口价格最低,进口数量指数最高;资源型制造品进口价格最高,进口数量指数最小。2.从各个因素增幅的角度来看,低技术制成品的广度、数量的增加值最高,中国近年来进口的增长主要依靠数量的扩张来实现,尤其是低技术制成品和资源型制造品数量急剧增加;3.进口价格指数在进口增长中起到次要作用,资源型制造品进口价格增长幅度最大,中高技术制成品价格略微上升,低技术制成品的价格略有下降。值得一提的是,与之前我们计算的中国进口总体价格指数的结论一致,所有类别产品的价格指数均高于世界平均价格指数。第5章根据cepiibaci贸易数据库按产品生产阶段不同,将进口产品分为初级产品、中间品、消费品和资本品四类。通过对各类产品进口增长的因素分解,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在中国进口增长中,中间产品的数量指数最高,价格指数居中,各类因素指标的变化比较明显。消费品进口广度最高,数量指数最低,且各类因素变化幅度最小。2.除了消费品以外,其它几类进口产品的增长主要依靠数量的扩张来实现。3.进口价格指数在进口增长中起到次要作用,进口广度的作用最不明显,原因可能与进口广度本身的基数较大有关。由于中间品的进口额占据中国总进口50%左右的比重,因此本文再次将中间品细分为零部件和半成品,计算了中间品进口和出口、半成品的进口和出口、零部件的进口和出口的三元边际,并进行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结论表明:1.中国中间品进口增长中,技术含量较高的零部件的数量和价格的增长贡献度最大。2.中间品出口增长中,半成品与零部件产品的贸易深度(价格指数*数量指数)对增长的贡献度旗鼓相当。半成品的数量指数增幅最大,价格指数提供了负增长。其次为零部件的数量指数和价格指数。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零部件出口价格指数增长51.38%,但仅为同期进口价格指数的一半,中国在进口高成本零部件产品的同时出口价格低廉的同类产品,说明零部件产品的进、出口价格差出现悬殊,其内在原因与进出口产品的质量差异性和国际贸易环境有关。3.数量指数在中间品的进出口增长中所做的贡献度最大,价格增长次之,广度增长较小。第6章研究了进口对就业方面的影响作用。按照盛斌(2002)对32个行业的划分标准,将cepiibaci数据库的hs6位码与之匹配,得到了32个行业的进口额,并按照技术密集度不同将各个行业划分为低技术制造业部门、中高技术制造业部门和资源型制造业部门。之后实证分析了进口对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就业方面,进口对低技术制造业部门的就业影响较为显著,对其他部门的影响不显著,这与中国存在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关系密切。第7章分析了进口对工资的影响作用。我们在行业层面对进口的工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进口的当期变量对所有行业工资的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对中高技术制造业部门的工资在1%的水平上显著,对低技术制造业部门的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但为负值,其资源型制造业部门的影响并不显著。其中,进口增加一单位,总体行业的工资随之增长14%,中高技术制造业部门的工资增长30%,低技术制造业部门工资降低22%。进口拉大了中高技术制造业部门和低技术制造业部门员工工资收入的差距。第8章分析了进口对行业研发的技术溢出作用。我们首先用dea软件测算了行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根据不同的技术密集度分别计算了低技术密集度行业、中高技术密集度行业、资源型制造品行业和初级产品行业的技术效率均值、技术进步指数、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其次,借鉴coe和helpman(1995)的做法,确定了国内外研发资本存量。最后实证分析了进口对行业的吸收作用和溢出作用,结果显示国外研发资本对行业的技术效率显著为负,对技术进步具有正的影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并不确定。第9章分析了进口贸易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首先,我们将2000-2006年工业企业调查数据库和2000-2006年海关数据库进行合并,筛选出连续存在7年的企业。控制了企业年份、所在地区、所在行业等虚拟变量,通过ols法、op法和lp法估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下资本、劳动的贡献度。第二步根据索洛剩余推导出tfp的绝对水平值,得出企业tfp生产率,发现进口企业生产率明显高于非进口企业。之后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跨行业层面和跨地区层面的分析,得知高新技术行业的生产率最高、传统行业主要依赖资源投入其生产率最低;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生产率最高,中部内陆地区生产率居中,西部地区生产率最低。中部内陆企业的生产率高于西部地区,一方面说明进口企业生产率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正相相关关系,另一方面中国的工业企业整体上存在收敛趋势。最后,我们实证分析了进口中间投入品对生产率作用的两个渠道:进口产品多样化效应和产品质量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尽管集体企业的进口多样化产品能力较差,但是进口质量较高;外资企业的进口多样化程度最高,但进口质量略低于集体企业。国有企业无论从产品多样化还是进口质量上,都表现较好。通过实证分析,我们检验了两种作用机制对生产率的影响,发现所有企业均通过进口产品种类多样化效应提高生产率。产品质量虽然对生产率的作用也为正值,但远低于产品种类多样化效应对生产率的贡献度。将企业细分为中高技术企业和低技术企业后,也能得到这一结论。这说明产品种类多样化效应在提高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方面,远高于质量效应。进口中间产品种类越多的企业,其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因此,外资企业进口中间品在提高生产率方面处于绝对优势,其次为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则处于劣势。另外,按技术密集度划分,进口中高技术制成品作为中间品的企业,其进口对生产率提高的影响最大。但中国目前进口的增长仍然是“以量取胜”的模式,进口广度对进口增长的贡献度非常有限,因此产品种类多样化效应难以有效发挥对生产率的作用。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选题视角新颖。有关贸易增长的原因及其影响的文献虽然很多,但大多数学者只是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最近几年虽然出现不少文献在产品层面和产品-国家层面寻找贸易增长路径,但基本上都是针对出口贸易,中国进口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以进口的视角在产品层面分析中国贸易增长的原因,在行业和企业层面分析进口贸易的影响作用,对以往国际贸易增长原因及影响方面的文献进行补充或扩展。其次,研究方法前沿。我们在二元边际的基础上,将深度细分为价格和数量,更为精确地从微观方面分析中国进口增长的原因。并按照技术密集度标准和不同生产阶段标准,探讨了进口商品结构三元边际的差异性特征,同时深入分析了中国进口商品结构的格局及发展趋势。最后,本文系统地从宏观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考察了中国进口贸易的影响作用,以确定进口在中国外贸中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研究企业生产率方面,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进口中间品投入对企业生产率作用机制的两种渠道,发现进口中间投入品更多地通过进口产品多样化效应提高企业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