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交联剂体系氨基酰化酶交联聚集体的制备和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iaji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酶交联聚集技术,以戊二醛和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混合共同作为交联剂,制备了氨基酰化酶(E.C.3.5.1.14)交联聚聚集体,探索了双交联剂体系制备交联聚集体的可行性并优化了反应制备工艺条件。得到如下结果:(1)采用乙醇、丙酮和乙二醇二甲醚三种有机溶剂作为沉淀剂沉降游离态的酶,乙醇的沉淀作用最好。当乙醇用量为90%V/V时,酶蛋白几乎全部被沉淀下来,酶活保留率为82%。丙酮和乙二醇二甲醚随也有着较好的沉淀效果,但在沉淀过程中容易夺取酶分子表面的结合水,从而导致酶活性保留率的下降。(2)氨基酰化酶缺乏表面胺基,无法与戊二醛有效的交联。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是一种较为新颖的环氧型交联剂,交联机理与戊二醛不同,其环氧基团可以和胺基、巯基、羟基等多种基团反应。通过将戊二醛和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混合共同作为交联剂使用,提高了氨基酰化酶的交联效率。当酶与戊二醛和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质量比为1:0.75:2,在30℃下反应12个小时后,制备生成的氨基酰化酶交联聚集体有63.42%的酶活保留率。(3)采用固定化技术,氨基酰化酶的操作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大量的酶分子团聚交联在一起,使固定化酶的整体结构比较稳定,热稳定性和耐热耐酸性能方面,固定化酶要明显好于自由酶。由于底物要克服更大的传质阻力才能到达酶颗粒的活性核心,固定化酶最适温度比自由酶高10℃。固定化酶的最适pH为8.0,自由酶为7.0。(4)固定化酶在重复水解5次后还保留着90%的初始酶活性,重复使用10次后,还有72%的活力保留。冻干粉末在4℃下储存一个月,几乎没有酶活力损失,在缓冲溶液中4℃下存放15天后,仍有85%的酶活力保留。(5)自由酶热力学失活曲线符合经典一阶指数衰弱模型,而经过固定化后,酶交联聚集体热力学失活曲线符合经典二阶指数衰弱模型。推测了酶热失活的机理,并从热力学角度解释了固定化酶稳定性提高的原因。
其他文献
  火驱采油中顺利点火并维持稳定燃烧既取决于油藏介质的物理参数和运行控制条件,也与燃料的热化学性质密切相关。而不同油藏的低温氧化、裂解、高温氧化热功率不同,所以需
会议
传统净化工艺、高级氧化技术(AOPs)与纳米催化技术相结合,是水处理领域将持续前行的方向。本文针对催化活性优化指标,提出复合碳基材料表面结构与电子运输等优化方案,并结合材料形成机制,设计并制备出生物质衍生3D(Three-dimensional)金属嵌入氮掺杂多孔碳复合材料(3D Fe@N-C和3D Ni0@N-C),揭示碳基材料生长机理,构建3D Fe@N-C/PMS、3D Ni0@N-C/PM
摘 要:本文聚焦在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如何有针对性地设计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有深度的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绘本。  关键词:绘本阅读;设计活动;深入理解  引言  阅读理解是阅读能力的核心,学生能不能提取有用的信息,能不能有效地运用阅读策略,是否具有多元思维能力都是影响学生理解程度的因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低至高依次为表层理解、深层理解、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近期发文同意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高标清同播,这标志着南京广播电视事业建设与发展将要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两年来,南京广电集团在高清电视建
  压缩CO2 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通过CO2 压力调节,可对溶剂的性质进行有效调控(图1).基于此原理,我们在CO2-膨胀的溶剂中制备了介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图2).该
  钯— 重水电解系统中的异常热效应已研究多年,本小组应用热导式量热计在Pd|D2O+D2SO4 电解系统中测到明确超热[1,2]。我们发现,钯阴极表面经过化学或物理处理后更易于获
会议
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能源转化造成的环境污染,将生物质新能源的发展以最快的速度提上了研究的日程。而微藻生物质由于具有生物量大、光和作用效率高、不占用耕地和生长周期短
  纳米CuO 作为重要的催化剂,在火炸药及推进剂领域有重要应用:可降低高氯酸铵(AP)分解峰温,降低其活化能;能够降低RDX 二次分解峰温;能够缩短HMX 固相分解时间。硝化棉(NC)是单
生物合成型苏氨酸脱氨酶(TD)是异亮氨酸(Ile)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受终端产物Ile的反馈抑制及竞争途径产物缬氨酸(Val)的激活。解除Ile对TD的反馈抑制对Ile生产至关重要,但是Ile和Val在TD的结合位点尚不清楚,而这对理性设计TD构建非Ile敏感性突变体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大肠杆菌磷酸甘油酸脱氢酶、拟南芥的天冬氨酸激酶1及大肠杆菌TD的ACT-domain结构比对结果,准确预测了I
种子中存在的维生素A前体—类胡萝卜素含量是小麦的营养品质特性之一,而普通小麦品种中种子含量稍多的是较少的不能转变为维生素A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目前,虽然类胡萝卜素的合成通路的途径大致轮廓已经得到解释,但是关于高等植物特别是六倍体小麦的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调控机制仍知之甚少。因此,鉴定出更多的胡萝卜素合成关键酶基因,并研究其在合成通路中的功能,对小麦的营养品质性状形成机制及小麦品质的改良具有十分重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