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细长柱结构精细化分析模型及动力二阶效应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ipi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结构承受竖向荷载时,已变形的结构或杆件中会产生P-Δ和P -δ两类二阶效应。人们对细长柱的静力二阶效应研究较多,但对动力二阶效应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且大都限于P-Δ效应的研究。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细长柱精细化模型和动力二阶效应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论文基于柔度法理论和纤维模型,建立了能精确考虑P-Δ效应和P -δ效应的新单元模型,且实现了P-Δ效应和P -δ效应的分离计算,从而为采用同一单元模式研究动力二阶效应规律及P -δ效应对P-Δ效应的影响提供了可能。通过数值验证和对比分析,该精细化分析模型准确、高效。建立了考虑梁柱节点剪切变形的拉—压杆模型,提出了考虑梁柱节点核心区剪切变形的新方法,该方法能全面反映梁柱节点区的受力机理。通过与试验结果及其他方法得到的节点核心区剪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进行对比,本论文提出的定参方法与试验结果更接近。在单质点体系的动力二阶效应研究部分,本论文首先推导了同时考虑P-Δ和P -δ效应的侧向刚度折减系数计算公式;提出了考虑动力二阶效应的通用反应谱法和规范反应谱法,通过数值计算,验证了理论公式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同时,分析了P -δ效应在静力和动力分析下在整体二阶效应中所占的比重,明确了动力二阶效应与静力二阶效应的区别及影响因素,除稳定系数外,结构周期和地震动的频谱特性等都对动力二阶效应有显著影响;论文将竖向地震动对结构水平响应的影响视为变轴力对水平地震响应的影响,建立了在水平和竖向地震动同时作用下考虑结构二阶效应的运动方程,通过参数分析明确了竖向地震动对动力二阶效应的影响因素;论文研究了不同非线性程度引起的动力二阶效应大小,分析了材料非线性对结构动力二阶效应的影响,探讨了采用折减刚度来考虑材料非线性影响的可能性;最后,本论文还设计了5组试件,完成了不考虑和考虑二阶效应的静力推覆试验、单独水平地震作用和水平、竖向地震同时作用下的振动台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验证了理论公式的准确性。在多质点体系的动力二阶效应研究部分,针对现有程序和规范中考虑结构二阶效应的方法,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考虑二阶效应的等效水平力方法和“虚柱法”进行了讨论;本论文从理论上说明了无论静力还是动力分析,都可以采用虚柱法来近似地考虑剪切型或弯曲型结构的P—Δ效应;并提出了两种考虑动力二阶效应的简化方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与数值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这两种方法是可行的和合理的。
其他文献
布依族苗族学前儿童及中小学生维生素A营养水平分析VitaminAStatusonPreschoolersandElementaryandSecondarySchoolStudentsofBuyiandMiaoNationalities赵允忠陈桂华林...
在水温(23±1)℃,盐度20,pH值7.4~7.5,溶解氧大于5.0 mg/L的条件下研究了氨氮和亚硝态氮对体质量为(31.54±0.99)g的大黄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大黄鱼幼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和隧道空间。在外型上,许多建筑都为狭长空间。狭长空间火灾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燃料、火源尺寸、壁面材料、开口条件
针对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结构的应用现状,在梁式转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介于斜柱转换和梁式转换之间的、腋撑式新型转换结构。该结构是在梁柱交接处增设斜撑,从而改变结构的传力模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趋向于食用外观,食味和营养品质皆优的优质大米,分析不同品种和品质的大米中矿物质元
本文报告了氢化物原子吸收法(HG-AAS)、氢化物原子荧光法(HG-AFS)与2,3-二氨基萘分子荧光法(荧光法)的比较研究结果,前二方法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0.9ng和1.2ng。测定食物样品
"轮训轮值、战训合一"的训练模式,满足了当前公安部门实战一体化的要求,创新了公安教育训练模式,但在实际运作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和难度。要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需根据具体警情
工程结构由于各种原因产生劣化,致使耐久性不足而亟需修复。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train Hardening Cementitious Composite,简称SHCC)具有应变硬化和多微缝开裂特征,其超高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而当前既熟悉公安业务又精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型人才仍十分缺乏。根据当前大数据侦查工作的实际需要,应当树立终
短管兔耳草Lagotis brevituba Maxim是玄参科兔耳草属植物,生长在海拔3000~4850m的高山草甸、倒石堆、碎石带上。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甘肃等省区。该植物为常用的藏药,其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