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1923年北洋政府围绕“二十一条”问题的对外交涉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yunm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4年,一战爆发,让欧洲国家疲于奔命,暂时放松了对他们在华利益的关注。这让日本看到了一举解决中日之间所谓“悬案”的机会。1915年,日本向中国的北洋政府提出所谓“二十一条”要求,中日之间关于“二十一条”的交涉也由此展开。  北洋政府与日本之间关于“二十一条”的交涉,历经袁世凯时期、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等几个重要阶段。在交涉期间,北洋政府对外部局势加以了利用,采取了联美英以制衡日本的策略。从当时的局势看,这一策略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这一策略也对后来的交涉结果产生了一定积极的影响。但中国的贫弱,北洋政府的纷争与腐败,却使这一策略的实际效果大大打了折扣。袁世凯时期北洋政府虽进行了一系列努力,但面对日本的最后通牒,美英等国的“劝告”,最终只能选择屈服。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的代表们虽有过精彩的辩论,慷慨的陈词,但却无法掩盖中国被视为三流国家的事实。中国能寄予厚望的也只能是美英等国的帮忙,但当时的国际局势却必然使中国的这一希望落空。华盛顿会议上,美国终于向中国伸出援手,逼迫日本声明放弃了“二十一条”里的多项内容。后来,北洋政府于1923年3月9日声明废除“二十一条”。至此,“二十一条”问题才最终解决。  从整个交涉过程看,北洋政府的策略对于“二十一条”的废除,仅仅只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因素,更重要的因素则来自于美英等强国,尤其是美国的态度。事实上,由于中国的贫弱,假如没有外部因素的介入,中日交涉的结果将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无论北洋政府采取何种谈判策略。北洋政府所面临的外交困局从根本上说,并非由于谈判策略的失误,而是由于中国的贫弱。  当然,北洋政府并非因此就逃避了责任。中国贫弱的根源正是由于北洋政府的纷争、腐败,尤其是其制度上的缺陷。
其他文献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实施的文官考试制度,是其政治与人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学说而建立起来的,是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
匈奴是我国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曾建立了北方草原第一个游牧军事帝国。北方特有的严酷生存环境,造就了匈奴剽悍凶猛的民族性格、较为平等的人际关系和简朴、自然的社会习俗.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二战结束后,国际政策形势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局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冷战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经济体系巨变,美国实力也
秦汉是中国封建官僚体系发展的重要阶段。秦朝初步建立封建官僚体系框架后,汉承秦制,在其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东汉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重视整顿官僚队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以清末民初的福建教育会社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福建教育会社的缘起,对福建教育会社发展的基本状况和成员身份作了系统研究,认为福建教育会社与福建地方政府存在一种既和谐互
先秦儒家早期文献中多出现“保”字。“保”的最初字意是“负子于背”,而在《诗经》《尚书》等儒家文献中“保”字由最初大人对小儿的襁负之意,延伸为上天对人、君主对民众的
由于国内通胀和流动性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国际上欧债危机、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以及美元走势的不确定性,2011年虽然宏观经济可能较为稳定,但投资者作决策将更为困难。国内外经
汉代统治者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公开倡导全国以“孝”为本,使原本只属于宗法伦理的孝道走进了国家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泛道德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