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声压次声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irdo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脑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CVD)是指由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意外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脑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及生活质量,是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之一。如何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与及怎样最大限度的降低脑血管疾病引起身体残疾成为研究热点,特别是当脑血管病发生后如何降低残疾率就变的至关重要了。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的方法众多包括神经营养因子、物理因子治疗和运动功能锻炼等方法,但仍然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残疾。随着干细胞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干细胞在疾病的治疗当中具有重大的潜能,特别是运用干细胞修复受损组织,干细胞替代治疗在组织损伤、遗传缺陷、退行性等疾病中都有相关的研究,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类组织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多方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来源于中胚层间充质,主要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充质中,以骨髓间充质中含量最为丰富。在骨髓当中主要的干细胞为造血干细胞及其祖细胞,只有一部分为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一方面是造血诱导微环境的重要成员,具有促进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参与支持和调控造血,帮助造血细胞粘附和归巢;另一方面,在适当的环境下,BMSCs可以分化为中胚层的细胞分化,甚至跨越胚层向外胚层及内胚层来源的组织细胞分化。BMSCs容易获得具有高增殖性,故可以体外大量增殖保证了充足的干细胞来源;BMSCs可以自体增殖然后移植,可避免免疫排斥问题同时在伦理道德上也没有限制。正是由于BMSCs具有的这些特点,才使得BMSCs成为了干细胞的研究热点。对于临床上的许多疾病都有相关的模型试验应用BMSCs移植进行治疗,包括心血管疾病、血液疾病、脊髓损伤、颅脑损伤和脑血管疾病等疾病。在脑血管疾病中脑卒中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遗症,有许多研究都致力于如何运用BMSCs的移植治疗脑血管病的后遗症,相应的研究结果基本证实了BMSCs移植可以改善脑卒中的预后提高神经功能。尽管许多学者都认可BMSCs移植治疗脑血管病的存在有益作用,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存在许多问题。B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疾病存在的问题包括移植途径、移植细胞数、移植的时间窗、移植细胞的追踪等,另一个存在的更重要的问题就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存活率低的问题。组织缺血后,缺血区内脑缺血缺氧造成脑组织周围环境恶劣、微环境的改变;当BMSCs迁移入缺血区内后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会导致BMSCs死亡造成细胞的存活率低,如果移植途径不是定向移植再加上在循环过程中细胞的丢失,这样能进入脑损伤部位的有活性的干细胞就会很少,这也是限制了BMSCs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一个难题。物理因子治疗脑血管病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临床手段,并且得到了学者认可。然而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物理因子都有其优势和不足,急需科研工作者对潜在的物理因子进行研究,使更多的物理因子优势互补从而尽可能的降低脑血管病患者的致残率。次声是频率在0.0001-20Hz之间的机械振动波,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强度高于90dB的次声已被研究证实对生物体具有损伤作用,强度低于90dB的次声则在安全域内,我们把强度低于90dB的次声称为低声压次声。对于低声压次声具有的相关生物学效应却鲜有研究,我们通过对低声压次声的前期研究发现低声压次声具有与高声压次声相反的生理学作用,低声压次声似乎对受损机体会存在治疗作用。已有生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体的各种器官都有一个固定的振动频率,如头部8-12Hz、胸部为4-6Hz、腹部为6-9Hz、盆腔为6Hz、心脏为5Hz。这些固有振动频率都在次声频率范围内,而次声对机体作用的生物学机制就是能引起器官、组织的生物共振。对次声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也从器官、组织深入到细胞,目前对细胞的研究主要是探讨次声对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本实验小组在前期的初步研究中,我们发现低声压次声体外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60min后可明显的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此结果预示着低声压次声可以提高BMSCs的活性,为解决BMSCs移植后存活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虽然我们的初步研究证明了低声压次声能降低BMSCs的凋亡率提高其增殖活性,然而我们的前期研究在设计上不够完善,为了更详细地了解低声压次声对BMSCs的影响及得到相关的干预参数,本实验的第一步完善低声压次声对BMSCs的生物学效应影响的研究,接着深入探讨低声压次声对BMSCs生物学效应的影响与存活素(survivin)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低声压次声改变BMSCs生物学效应的相关分子学机制。目的深入研究低声压次声对BMSCs的凋亡与增值的影响,完善干预参数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探讨此影响与survivin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地了解低声压次声对BMSCs作用,从而为低声压次声与BMSCs的运用提供一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细胞获取和培养:用颈椎脱位法处死SD大鼠,取大鼠后肢的股骨和胫骨去除两端的骨骺,打开骨髓腔。用注射器吸取5mlDMEM/F12培养基反复冲洗骨髓腔,将冲洗后的骨髓悬液离心,倒掉上清液,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10ml重悬细胞,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获取细胞。2. BMSCs的传代和纯化:利用差异贴壁培养法纯化细胞,细胞首次按1:3传代,第二次与第三次传代按1:2传代方法。每次传代后做好标记P1、P2、P3及日期等的标记,放入37℃、5%C02孵箱中培养。本实验使用的细胞为第三代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3.试验处理及指标检测:(1)台盼蓝染色:为了保证用于实验的细胞有较高的活性降低实验误差,在细胞进行次声处理前对各组使用台盼蓝染色方法进行细胞活力检测。(2)增殖与凋亡检测:取P3代细胞,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用次声分别干预in、90min、120min,对照组暴露空气中相同时间。处理结束后检测细胞的增殖与凋亡,重复三次。(3) survivin定性及定量检测:取P3代细胞,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次声干预60min,结束后放入细胞孵箱中培养72h,然后免疫荧光及qRT-PCR检测细胞survivin的表达含量。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各组数据以(x±s)表示。OD值及凋亡率的检测采用方差分析,survivin表达量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以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检验标准。结果1.两组培养的P3代细胞存活率都在95%以上,说明细胞活力尚好,可以进行下一步实验研究。细胞活性率=活细胞总数/(活细胞总数+死细胞总数)×100%2.实验组的OD值:60min (1.560±0.075),90min (1.160±0.096),120min (0.930±0.069);对照组OD值:60min (1.239±0.025),90min (1.090±0.110),120min (0.926±0.027)。结果显示实验组60min的OD值显著大于对照组60min,有统计学差异P<0.01,90min和120min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中60min、90min与120min三组存在统计学差异,60minOD值最大,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证明低声压次声干预BMSCs60min可使细胞存在最大的增殖活性。3.实验组的凋亡率:60min(10.70±1.47),90min(21.33±1.93),120min (22.87±1.45);对照组凋亡率值:60min(18.20±1.12),90min(22.93±1.79),120min (23.47±2.50)。实验组的凋亡率在60min显著低于对照组60min的凋亡率(P<0.01),90min和120min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凋亡率都较高,在实验组60min、90min与120min三组中,60min组凋亡率最低,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证明次声干预BMSCs60min可显著降低细胞的凋亡率。4.通过观察低声压次声对BMSCs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我们发现低声压次声在60min不仅可以提高BMSCs增殖活性还可以降低细胞的凋亡率,基于此结果我们认为60min为低声压次声干预BMSCs的一个理想的时间参数,故检测survivin的研究只观察低声压次声干预BMSCs60min。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的BMSCs表达的survivin荧光强度显著强于对照组,实验组survivin的阳性率细胞计数(59.9±6.1),对照组survivin的阳性率细胞计数(24.3±5.8),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更准确地知道次声对BMSCs表达survivin的影响,我们采用qRT-PCR定量检测survivin的含量;实验组survivin的mRNA的相对含量(1.318±0.051),对照组survivin的mRNA的相对含量(0.966±0.034),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果证明低声压次声可显著地提高BMSCs表达survivin。结论1.低声压次声可以促进BMSCs的增殖,降低细胞的凋亡,通过综合分析各个干预时间点的结果,我们发现低声压次声在60min对BMSCs的生物学作用最大,据此我们可以推断60min为最理想的时间干预参数。2.低声压次声可以在促进BMSCs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的同时存活素的表达水平也明显提高,据此我们初步推断低声压次声促进BMSCs增殖、抑制其凋亡的可能机制为次声提高了BMSCs分泌survivin的能力,然而是否存在直接的相关关系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该学位论文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双标记,间接荧光抗体单标记,流式细胞术对C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以及HLA-DR、
目的:肿瘤抑制基因p53突变是人类恶性肿瘤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在肿瘤中具有较高突变率.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检测声门上型喉癌手术切除标本
目的利用1.5T磁共振成像(MRI)探索胎儿标本固定前后脑体积与ADC值的变化规律,并对胎儿脑发育进行分析,获得胎儿脑体积与ADC值随孕周的发育规律,为胎儿标本的高场MRI研究提供
该研究选用听源性癫痫易感大鼠反射性癫痫模型,观察癫痫发作前后谷氨酸转运蛋白亚型EAAC-1在海马结构的变化.同时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L-NNA)及NO前体L-精氨酸(
CyclinE是调控细胞增殖重要因子,属于G1期cyclins.CyclinE蛋白在白血病细胞株及白血病患者中有异常表达,但CyclinE的基因在AL中的表达情况未见报道.p27KIP1是WAF1家族的CKI成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普通高等学校相比在教学上存在较大差异,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职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高职院校要尽快实现新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与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50例胆囊癌组织中VEGF及其mRNA的表达.结论:VEGF在胆
肿瘤的生长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肿瘤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期和血管形成期.论文旨在探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s,B-NHL)中新生血管形成状况,以及
目的调查唐山市城区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方法第
天然自身抗体(natural autoantibodies, NAA)是指在没有任何抗原主动免疫的情况下,正常机体存在的针对一种或多种自身抗原的抗体,是“生理性自身免疫”或“正常自身免疫”(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