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再生电力“供-输-需”协同度测算与优化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2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面临着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巨大挑战。实现“30·60”双碳目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根本。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飞速发展。然而,在创造可再生电力装机增速世界奇迹的同时,也出现了装机盲目无序、输电线路建设滞后、电力消纳空间不足现象,导致了“供-输-需”不协同,发电设备利用率低下,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巨大浪费。因此,在我国“30·60”双碳目标的导向下,实现各项发电技术装机容量、电网传输能力和电力消纳能力的协同是解决可再生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关键和难题。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将致力于解决如下关键问题:(1)如何科学界定“供-输-需”协同与有序?(2)如何测算评估中国可再生电力“供-输-需”协同发展水平?(3)影响“供-输-需”协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如何建模能够实现区域层面的可再生电力“供-输-需”的优质协同?(5)如何获得中国“供-输-需”协同的可再生能源装机时序与布局、跨区域输电线路的布局与建设时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供-输-需”协同的概念界定→协同水平测算→影响因素识别→决策优化为研究主线,提出了一套系统性的“供-输-需”协同的可再生能源有序开发路径分析模型。具体来说,本文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展开:第一,基于协同学理论与方法,界定了“供-输-需”协同与有序的概念,构建可再生电力“供-输-需”协同度测算模型,对中国2013-2019年的“供-输-需”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识别出协同发展劣势地区;第二,本文构建“供-输-需”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型,采用中国30个省份2013年到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内、外部因素对“供-输-需”协同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半参数估计方法和补充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评估模型的稳定性;第三,本文构建区域可再生电力“供-输-需”协同规划模型,以南方电网区域为例进行优化分析,探究实现“供-输-需”优质协同的电力装机方案和电力输送方案,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第四,本文在界定了“30·60”双碳目标下“供-输-需”协同有序优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供-输-需”协同有序优化综合模型,运用Gurobi求解器进行求解,获得不同经济发展和政策情景下最优的可再生能源装机时序与布局、输电线路的布局与建设时序。最后,对四个关键参数“储能配比、输送通道利用率、风电平准化成本、光伏发电平准化成本”进行敏感性分析,探讨模型参数变化对最优方案的影响。通过上述理论探讨、实证分析与优化研究发现:(1)河南、湖北、湖南和重庆地区的“供-输-需”协同发展水平亟待提升;(2)“供-输-需”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内部因素为主,外部作用为辅,内部因素中电力供应与电力输送的耦合水平对“供-输-需”协同发展的正向影响最大。经济发展与能源价格对“供-输-需”协同发展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而政策强度对其作用并不显著;(3)模型优化后,规划期末南方电网区域的“供-输-需”协同发展水平可以提升至优质协同;(4)可再生能源开发过程“供-输-需”实现协同有序发展的前提下,2060年“供-输-需”协同增效相关碳减排潜力高达68.7-98.6亿吨CO2;(5)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与发电量对二者平准化成本的变化较为敏感,但发电技术装机总量与发电总量对其不敏感;(6)不论模型参数增加或者减少10%,额定容量为10GW的800KV的直流输电技术都是输电线路建设的首选技术。本文的贡献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界定了“供-输-需”协同的概念,构建了可再生电力“供-输-需”协同度测算模型,为评估中国可再生电力“供-输-需”协同发展状况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丰富并发展了协同学理论在能源管理与决策中的应用,模型可以识别出协同发展劣势地区,从而为缓解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过程中“供-输-需”日益突出的矛盾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支撑。(2)提出了“供-输-需”协同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本文以内部因素和外部作用为切入点,构建了“供-输-需”协同发展影响因素模型,定量化分析“供-输-需”协同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的作用,为实现电力供应、电力输送与用电需求三大要素之间的彼此共进,持续协调发展,支持电力系统深度脱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3)构建了双碳目标导向下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供-输-需”协同有序优化综合模型,为考虑“供-输-需”关联的可再生能源开发规划建模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弥补了现有研究对电力“供-输-需”系统协同特性的忽视。本研究将所构建模型应用于不同经济发展、政策强度情景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规划中,探索了“供-输-需”协同的可再生能源装机时序与布局策略、输电线路建设时序与布局策略,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电力行业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方案,并为投资者的技术选择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介绍了浙江兰创海神印染有限公司二期项目8 000 m3/d废水处理工程建设背景及现状;从工艺、构筑物结构、设备选型等方面总结了工程设计的集约化与低碳化特征,设计上主要特色为构建筑物集成布局和部分双层结构:曝气调节池、初沉池、厌氧配水池和中间沉淀池集成布局为综合池一,并设计为双层钢砼结构;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终沉池、膜车间进水提升池、污泥浓缩池及加氯加药间、鼓风机房等集成设计为综合池二。同时基于
2021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是脱贫人口的返贫问题不断凸显,成为后扶贫时代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防范化解返贫风险,以脱贫地区出现的返贫情况为例,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研究建立预警机制提前帮扶。分析认为脱贫户可能返贫的原因主要基于脱贫户自身的脆弱性,从资源条件、市场波动、医疗疾病等方面研究;返贫的演化过程主要包括潜伏期、发展期、爆发期、恢复期和消失期五个时期。据此,可构建集建立信息监测管
奶牛胎衣是指奶牛在娩出胎儿后,胎衣在产后12h未能排出。文中分析出现胎衣不下的原因,分析做好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办法,以缩短产犊间隔,提高奶牛繁殖性能,使奶牛养殖场迅速发展。
经过近二十年的水电高速发展和近十年的风电光伏快速发展,我国西南地区已建成多个以水电为主导的高比例清洁能源省级电网。然而,受限于庞大的系统规模、复杂的水力电力运行约束、风电光伏的高不确定性,西南高比例清洁能源系统在调度过程中面临着维数灾和灵活调节能力不足两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水电调度为切入点,以多电源联合优化调度为主线,一方面探索高效的降维优化方法,应对维数灾挑战;另一方面从风光不确定性建模、
司法裁判后果主义是指,在法律三段论推理无法得出合法且合理的裁判的情况下,在证成法律裁判时考量裁判后果,根据不同裁判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影响,选择对社会最有利的裁判,从而在论证过程中将裁判合理化。回顾2008年的“许霆案”、2009年的“邓玉娇案”、201 1年的“药家鑫案”、2015年的“贾敬龙故意杀人案”、2017年的“于欢故意伤害案”、2018年的“广西百香果女童被害案”不难看出,在司法实务中规则
<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的陆续出台、双高计划的实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职教法的修订等,都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与推广提供了动力。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先后遴选562个试点,覆盖1000余个专业点,惠及10万余名学生,旨在实施推广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近几年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中,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期刊
常见条播或大行株距穴播机田间对土壤扰动大、种子消耗多,播种行株距大且种子田间分布均匀性差,难以满足窄行距密植精密播种农艺要求,窄行密植作物精密播种缺乏适用播种机械。本文基于行星轮系运动原理,设计了一种与气力针式精密排种装置配套的行星轮点播式全约束导种装置,确定了导种装置的结构参数,结合一器16行气力针式精密排种装置,研制了可实现起垄、精密排种、有序导种和覆土的窄行密植精密播种机。对播种机总体结构、
熊作为一种渊源久远的神话意象,具有雄性权威、生殖与重生、周期性的自然节律等三方面内涵。生殖与重生和周期性的自然节律,又使熊成为死生与时序的象征。通过分析《山海经》《左传》等文献中对“鱼妇”“黄熊”“蛇”等神话形象的记叙,可以一窥熊与龙的关联。龙神话在后世得到普遍接受,并与天文星象直接对应,成为象征时序观念最具标志性的神话动物意象。除了共同承载时序思想以外,熊与龙的联系还与夏、楚两族的神话历史叙事及
网络安全现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目标,各个单位普遍建设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以保证网络安全,但是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成为一个难题,本文介绍一种解决方案。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