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面径流调控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376184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坡面降雨径流既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又是缓解干旱缺水的重要水源,因此科学调控和合理利用坡面径流,是治理水土流失与缓解干旱缺水的根本途径。本文以径流调控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坡面放水冲刷试验和人工模拟降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裸地坡面降雨径流的发生、变化过程,分析了不同措施坡面调控的土壤储水效应、水沙效应,并从坡面水流水力学、动力学、水流受阻状况以及表层土壤微结构等方面探讨了坡面水沙调控机理。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非调控坡面具有特殊的产流产沙过程,随放水历时的延长,产流强度呈先急增加后下降最后逐渐趋于稳定的态势,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对数关系。随着放水流量增大、坡度增加,起流时间明显提前;非调控坡面输沙过程表现为“侵蚀速增阶段、侵蚀减少阶段、侵蚀量呈现波状起伏阶段、侵蚀稳定期”四个阶段。 2、不同调控措施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面状储水调控措施由于活体地被物对水流的阻挡、分流、以及根系吸收的作用,使得设计流量范围内产流率、输沙率随放水历时的延长变幅不大,但起流时间由最小流量的18.0min降低到最大流量的5.9min。面状保水调控措施不仅对土壤起到良好保护作用,而且对水流起到严重的阻碍、分散及强化入渗作用,当流量达到2.5m~3/h时,坡面才出现径流且伴随微量侵蚀产生,起流时间为17.6min。点状调控措施使得坡面径流线被横向切割,径流的产、汇过程重新分布,从而发挥坡面纵向径流的横向拦截作用,在3.0m~3/h流量范围内,产流产沙过程表现出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大于此流量时,水流形成漩涡对内壁不断剥蚀、冲击、破坏,使得产流、产沙过程极不稳定。 3、对于调控与非调控坡面,0-150cm土层内水分垂向、坡向分布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表层土壤水分的波动主要由坡面径流的波动性引起的,深层土壤水分沿坡面的波动是由土壤质地的空间变异引起。调控措施对0-50cm土壤水分调蓄能力有一定影响。点状调控坡面由于微地形的变化对坡面径流具有层层拦截作用,使得土壤水分含量存在坡上>坡中>坡下的情况;对于面状储水调控坡面,地上部分对径流的阻碍、分流以及30-50cm分布的植物根系吸水与抑制水分的深层渗漏作用,使得水流遍布于整个坡面上,入渗速度沿坡面分布均匀,最终表现出不同坡位含水量相当。面状保水调控坡面,由于秸秆覆盖物的存在导致水流推进速度严重受阻,强化水分入渗,使得土壤含水量呈现坡上>坡中>坡下。 4、调控坡面均具有较强的土壤水分储存能力。面状保水调控具有最好的拦截径流、保存水分的能力,储水量较对照增加60%,其次是面状储水调控,较对照增加49%;再
其他文献
以系统耦合理论为核心,运用系统科学和生态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宏观农牧业统计资料、北方旱区农业研究资料和数据、内蒙古草地基础数据、畜牧气象观测资料等为基础,系统观测农耕区
在科技发达、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大数据背景下,公众借助网络载体,表达和传播关乎切身利益和感兴趣的各种公共事物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叉的总和,即网络舆情。网络平台的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带来的用地供需矛盾日渐凸显。为有效缓解用地压力,各地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探索破解用地难题。文章以朔州市为例,探索将未利用地,特别是重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PCT水平变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在治疗前、后对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
生态环境的恶化使人们对绿色设计产生了更多的期待。餐厅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休闲场所,植物景观在各类餐厅的室内设计中被大量运用,但存在一定的问题。该文通过分析植物景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用“随机分配法”将7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其中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观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治疗大肠黑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采用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21例,予康复新同法使用。2组患者均停止口
水彩画作为独立的画种,有其独特的创作手法。该文从创作写实水彩人物画时的用水、设色、塑形、抓神四方面着手,解析水彩人物画的技法特质与内涵。
元代水墨花鸟画开始兴盛,并成为元代花鸟画的主流形式。水墨花鸟画受到文人绘画思想的影响,逐步向文人画的审美趣味倾斜,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绘画形式。水墨花鸟画注重笔墨抒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脓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肝脓肿患者40例,给予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方式,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后,40例患者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