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灸法治疗中老年人颈椎病颈痛的增效作用。方法本研究以颈椎病颈痛中老年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设计,招募70例患者,35例分配到治疗组(针灸并用组),35例分配到对照组(针刺组),进行为期5周(每周2次)的治疗和观察。对照组予针刺颈夹脊(颈椎阳性反应平面双侧夹脊穴上、下两对)、肩中俞(双)、大椎、中渚(双),每个穴位均运针至得气为度,留针20分钟。出针后埋皮内针,取穴为双侧夹脊穴(上)、大椎和双侧夹脊穴(下)、肩中俞(双)交替,留针3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直接灸大椎、心俞(双)肾俞(双),每穴各五壮。分别于治疗前、疗程结束时、疗程结束后三月时以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NPQ)、McGill疼痛量表和SF-36生存质量量表进行疗效评价。所得数据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进行统计描述,组内治疗前后差异采用Paired-Samples T test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差异采用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受试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平均每天保持低头时间等)及NPQ量表、McGill量表和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两组的NPQ量表和McGill量表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SF-36生存质量量表分析结果示,对照组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和躯体疼痛3个维度分数,和治疗组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精力4个维度分数,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维度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NPQ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NPQ量表评分下降5分为有临床疗效计算,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结束时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1%、86.7%,经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Gill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生存质量量表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和精力3个维度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5个维度分数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月随访中,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NPQ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NPQ量表评分下降5分为有临床疗效计算,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结束时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1%、70.0%,经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Gill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在降低疼痛程度、提高临床有效率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随访结果示治疗组远期疗效更优。故配合灸法治疗颈椎病颈痛能在起到一定的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