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肺癌下颈部淋巴转移因素探讨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肿瘤位置、大小、病理类型与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肺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  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首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合并单纯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肺癌患者206例,男性143例,女性63例,中位年龄61.5岁。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或细胞学证实,其中腺癌50例、鳞癌49例、小细胞癌27例,细胞学找到恶性瘤细胞未分型者80例。左肺上叶癌44例,左肺下叶癌34例,右肺上叶癌61例,右肺中叶癌31例,右肺下叶癌36例;中心型肺癌139例,周围型肺癌67例;肿瘤最大径≤3cm的84例,>3cm的122例。临床分期标准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肺癌的TNM分期标准(1997),T1:34例,T2:112例,T3:26例,T4:34例;N1:3例,N2:53例,N3:150例;M0:160例,M1:46例。放疗前采用厚3mm的螺旋CT定位,扫描范围从环甲膜至左侧肋膈角。下颈部分区标准:参照Som等的颈部影像学分区方法。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  全组下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112例,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54.4%(112/206)。下颈部各区淋巴结转移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Ⅲ区下颈淋巴结78.6%(88/112)、Ⅰ区上纵膈淋巴结69.6%(78/112)、Ⅳ区锁骨上淋巴结64.3%(72/112)、Ⅱ区脏器淋巴结24.1%(27/112)、Ⅴ区颈后三角淋巴结23.2%(26/112)。Ⅲ区、Ⅰ区、Ⅳ区淋巴结转移比例明显高于Ⅱ区、Ⅴ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  右下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为86.6%(97/112),高于左侧60.7%(68/1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下颈各区淋巴结转移比例均以右侧高于左侧:Ⅰ R和Ⅰ L区为65.2%(73/112)vs16.1%(18/112)、Ⅱ R和Ⅱ L区为18.8%(21/112)vs8.9%(10/112)、ⅢR和ⅢL区为57.1%(64/112)vs52.7%(59/112)、ⅣR和ⅣL区为50.9%(57/112)vs31.3%(35/112),Ⅴ R和ⅤL区为15.2%(17/112)vs13.4%(15/112)(P=0.000、P=0.033、P=0.502、P=0.003、P=0.703)。  2.肿瘤位置与下颈部淋巴结转移  2.1周围型肺癌、中心型肺癌与下颈部淋巴结转移  周围型与中心型肺癌的下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分别为56.7%(38/67)和53.2%(74/13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9)。  但无论周围型还是中心型肺癌的右下颈淋巴结转移比例均高于左侧[28.6%(32/112)vs21.4%(24/112),58.0%(65/112)vs39.3%(44/112),且有显著性差异(P=0.037,P=0.000)]。  2.2肿瘤侧别与下颈部淋巴结转移  肿瘤位于左侧的肺癌,其下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为60.3%(47/78),虽高于右肺癌组50.8%(65/128),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在左肺中,右、左侧下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分别为33.9%(38/112)、28.6%(32/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而右肺癌的右下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为52.7%(59/112),高于左下颈部31.3%(35/112),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3肿瘤所在肺叶与下颈部淋巴结转移  2.3.1肺上叶、肺中叶、肺下叶下颈部淋巴结转移  肺上叶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转移比例为61.0%(64/105),高于肺中叶癌、肺下叶癌的51.6%(16/31)、45.7%(32/70),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32)。肺上、中、下叶癌右下颈淋巴结转移比例均高于左侧[48.2%(54/112)vs34.8%(39/112),13.4%(15/112)vs8.0%(9/112),25.0%(28/112)vs17.9%(20/112)(P=0.003,P=0.014,P=0.021)]。  2.3.2左肺上、下叶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  左肺上叶癌右下颈淋巴结转移比例21.4%(24/112)高于左下颈20.5%(23/112)(P=0.777),左肺下叶癌右下颈淋巴结转移比例12.5%(14/112)高于左下颈8.0%(9/112)(P=0.031)。  2.3.3右肺上、中、下叶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  右肺上、中、下叶的右、左下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分别为25.9%(29/112)vs13.4%(15/112),14.3%(16/112)vs8.9%(10/112),12.5%(14/112)vs8.9%(10/112)(P=0.000,P=0.007,P=0.132),均以右侧下颈部转移多见。  3.病理类型与下颈部淋巴结转移  肺腺癌、小细胞癌、鳞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分别为90.0%(45/50)、81.5%(22/27)、61.2%(30/49)。腺癌组发生下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多见,且与鳞癌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腺癌、小细胞癌、鳞癌右下颈淋巴结转移比例均高于左侧[35.7%(40/112)vs24.1%(27/112),15.2%(17/112)vs12.5%(14/112),25.0%(28/112)vs14.3%(16/112)(P=0.002,P=0.322,P=0.000)]。鳞癌、腺癌及小细胞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布均集中于下颈部Ⅰ区、Ⅲ区、Ⅳ区。  4.肿瘤大小与下颈部淋巴结转移  肿瘤最大径>3cm者的下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比例56.6%(69/122),较肿瘤最大径≤3cm组51.2%(43/84)虽高,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447)。两组右下颈淋巴结转移比例均高于左侧[50.0%(56/112)vs36.6%(41/112),36.6%(41/112)vs24.1%(27/112)(P=0.005,P=0.000)]。  结论:  1.全组中下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112例,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54.4%(112/206),转移比例较高。  2.下颈部Ⅰ区、Ⅲ区、Ⅳ区为肺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好发部位。  3.肺癌右侧下颈部淋巴结转移较左侧高,且左肺下叶癌、右肺上叶癌及右肺中叶癌患者向右侧下颈部淋巴结转移均高于左侧下颈部。  4.肺腺癌较鳞癌更易发生下颈部淋巴结转移。  5.肿瘤大小和肿瘤位置(中央型、周围型;肺上、中、下叶)与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我觉得,杂志就像是一个画廊。你看,如果有人把你的作品从杂志上截下来并贴在自家的冰箱上,那么它就成了一个博物馆——一个专属你的私人博物馆。”——大卫.拉切贝尔 “I
苏渝303 栽后发根还苗快,结薯早,前期茎叶生长势旺,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和净同化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徐薯18 。干物质积累在生长的前90d 显著快于徐薯18 ,后期则略有减弱。苏渝303 的生物产量
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翻译现象翻译理论等的创新性的研究范式,是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目前发展迅猛,在多个翻译研究领域得到应用。本文结合生态翻译学中的几个核心研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是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起着重要作用。天津商业大学在深化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同发展的原则,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条件,逐渐形成以规范管理、强化质量监控为主线的管理新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重要性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特别是全面实行招生并轨、学生缴费上学和高校扩招政策开始,贫困家庭的子女考入大学比例逐年升高,我国高校贫困生的问题日益突出,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贫困学生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解决高校的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贫困生资助体系也越来越完备,基本形成了以“
陶刻艺术历史悠久,发展到今天,已形成它自身的规律,它需要扎实的书画功底,广博的文化涵养,全面的刀法技艺,合理的空间布局。 Pottery art has a long history. Today, it ha
安妮塔·布鲁克纳的作品多因描写孤单独立,单身聪慧的中产阶级女性而著名.然而,“渴望理想之家”这一主题也是一些作品中共同特点.在作品《慢慢沉寂》中,无论是女主角还是小
结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和构成要素,从民族地区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探寻文化传承视角下民族地区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韦克义,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西书法家协会主席。其作品荣获国际奥委会文化与教育委员会、第29
问题的提出    新中国建立后,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方式,在传承抗日军政大学政治指导员制度的传统、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政治辅导员制度。改革开放后,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继承了上述制度,并延续至今。由于工作特性、制度、历史传统等多方面的原因,辅导员一直徘徊在高校教师队伍的边缘,工作重、责任大、身份低、待遇差等种种原因导致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滞后于高校其他教师队伍。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