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抗凝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能够对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1.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联众数字化病案检索系统收集到的147例非瓣膜性房颤病例为研究对象。2.采用一般资料和病情病史调查表、自我症状关注情况调查问卷CHA2DS2-VASc房颤卒中风险评分、HAS-BLED房颤出血风险评分及房颤患者抗凝依从性调查问卷调查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现状。3.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收集整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多组间LSD-t检验分析差异。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表示,组间比较以卡方X2检验分析差异。并NVAF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各维度得分为应变量,以依从性的单因素分析显著差异性变量等为自变量,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NVAF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47例NVAF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总得分为(22.51±5.46),换算后得分为(62.53±15.17)。从各维度依从性得分情况来看,定期监测依从性得分(9.73±1.97),换算后得分为(81.08±16.41);异常处置依从性得分(12.78±4.55),换算后得分为(53.25±18.96),定期监测依从性好于异常处置依从性。从各条目得分情况来看,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3.51±0.76)和定期门诊复查(3.16±0.92)这两个条目得分最高,而监测脉搏(1.97±0.96)得分较低。2.147例NVAF患者中,具有近半年INR监测者72例,其INR均值为1.78±0.36,其中INR<2.0的NVAF患者51例(占比70.8%),INR>3.0的NVAF患者11例(占比15.3%),INR属于2.0-3.0之间的NVAF患者10例(占比13.9%)。3.147例NVAF患者中,关注脑梗症状的有87例(占比59.18%),关注心梗症状的有74例(占比50.34%),关注房颤症状的有75例(占比51.02%),关注肾梗塞症状的有97例(占比65.99%),关注肢体梗塞症状的有97例(占比65.99%)。4.147例NVAF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均值为(3.26±1.43)分,卒中高危(CHA2DS2-VASc≧2分)患者122例(占比83.0%)、中危(CHA2DS2-VASc=1分)患者17例(占比11.6%)、低危(CHA2DS2-VASc=0分)患者8例(占比5.4%)。用HAS-BLED评价出血风险,评分均值为(3.41±1.03)分,高危出血风险(HAS-BLED≧3分)者104例(占比70.7%),低危出血风险(HAS-BLED<3分)者43例(占比29.3%)。5.影响定期监测依从性和异常处置依从性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我关注房颤症状”(OR=3.058,95%CL:0.029-0.133)、“我关注脑梗症状”(OR=4.873,95%CL:0.482-1.139)是定期监测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我关注肢体梗塞症状”(OR=6.512,95%CL:0.132-0.247)、“文化程度”(OR=-2.181,95%CL:((-0.102)-(-0.005))是异常处置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NVAF患者抗凝强度监测、抗凝治疗依从性现状等形势不容乐观,必须重点关注文化程度、我关注脑梗症状、我关注房颤症状、我关注心梗症状等对NVAF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才能有针对性的对NVAF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护理指导。同时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也是NVAF患者临床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须充分利用CHA2DS2-VASc卒中风险分层评估工具和HAS-BLED出血风险分层评估工具对NVAF患者脑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进行合理评估,才能合理制定NVAF患者的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