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绿原酸和总黄酮同步提取工艺及其体外降糖活性研究

来源 :黑龙江东方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5811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银花不仅是我国传统中药,亦是药食同源物质之一,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绿原酸和黄酮类化合物。金银花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降血糖、降血脂等生物活性,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与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有关金银花的研究绝大多数针对绿原酸,较少研究黄酮,对金银花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绿原酸的提取上,造成了金银花资源的浪费。本文以金银花为研究对象,对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同步提取工艺及其体外降糖活性进行研究,以期为金银花绿原酸和总黄酮的降糖保健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同时测定金银花绿原酸和总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条件如下:色谱柱,kromasil 100-5-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0.4%磷酸水溶液,B相为甲醇,色谱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 L/min,进样量4μL,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25℃。方法学考查结果表明,绿原酸和总黄酮在测定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线性相关系数均达到了0.99994以上,回收率在92%以上,方法精密度高且稳定性好。(2)采用水浴加热提取法,研究金银花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同步提取工艺。以绿原酸与总黄酮含量的总评“归一值”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乙醇浓度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25:1(m L/g)、提取时间82 min、提取温度57℃、乙醇浓度66%。该工艺条件下,金银花中绿原酸与总黄酮的得率分别为3.08±1.41%和6.34±1.48%。(3)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金银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经过标准品比对,鉴定出金银花中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木犀草素4种化合物,结合学术文献数据、数据库检索结果,推测出金银花中槲皮素-3-O-葡萄糖苷等15种化合物。(4)对金银花提取物的体外降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达到53.50%,IC50为8.79 mg/m L,其抑制类型为可逆竞争性抑制;金银花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达到70.95%,IC50为0.034 mg/m L,其抑制类型为可逆反竞争性抑制。
其他文献
为实现公园绿地节水灌溉目标及最佳的景观效果,在公园绿地养护过程中提出合理的灌溉制度,促使灌溉工作标准化。本文以颐和园耕织图景区为例,对景区土壤状况、植物配置、灌溉设施等进行分析,建立合理的灌溉制度,为北京地区公园绿地节水灌溉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
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增长、战乱和灾荒以及美洲农作物的传入与推广,南方山区逐步得到规模性开发,人地关系的矛盾表现得尤为突出,农副业得到空前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生态环境的失衡恶化。地处秦巴山区的郧阳府即为典型实例。明清郧阳府人地关系变迁及其对农副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启示人们,需要综合规划农业结构,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这其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应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并在此框架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期刊
<正> 李培丰,陕西乾县人,世居医林,精研轩歧,擅长中医外科及五官诸疾。行医5C余年,学验俱丰。临证重辨证,不囿于套法,机圆灵变。今简介其治喉痹经验,以窥一斑。
期刊
期刊
<正>9月17日至18日,以“数字赋能绿色未来”为主题、2022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在北京昌平区未来科学城召开。论坛上,发布了《中国能源革命进展报告——能源供给革命(2022)》《2022储能技术和系统商业化应用案例》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多元生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总体稳定,清洁高效利用水平逐步提升,煤炭兜底保障作用继续发挥,产业链条不断补链、延链、强链,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