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嵌入、环境素养与农户化肥减量行为研究——以辽宁粮食生产为例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grand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肥作为农业部门的重要生产资料,是推动粮食产量和农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增长高度依赖化肥的使用。但化肥过量施用导致严重的环境外部性,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耕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和过量化肥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以环境和经济上可持续的方式集约化利用土地变得越来越重要。避免化肥过量施用对农业生产能力的损伤,减少化肥的使用已成为农业清洁生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农业的生产经营主体主要是农户,如何诱导小农户实施减量化是中国农业减量化政策调整的焦点。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过度使用化肥会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扭转这种局面,努力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减少化肥使用。2015年农业部发布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中央1号文件更是连续7年关注化肥减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户采用测土配方、有机肥、高效缓控释肥、专业施肥服务等化肥减量行动,实现传统施肥结构和施肥方式的调整。学术界在对化肥施用量和利用效率进行宏微观评价基础上,从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和农户的微观经济动机视角对于农户的施肥行为进行研究。现有研究大多将农户化肥施用行为视为一个单纯的技术或经济问题,未考虑农户施肥行为发生的中国农村关系社会情境,农户的施肥行为不仅是单纯的经济技术行为,更表现为一种受制于外部环境影响的社会行为,研究农户施肥行为嵌入关系社会更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此背景下,从农户视角入手,探讨农户化肥减量行为社会嵌入机制的微观逻辑,是解决粮食生产过程中化肥过量施用的面源污染问题的关键,对于治理土壤退化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粮食种植农户化肥减量行为的嵌入机制,本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运用负责任的环境行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嵌入理论和结构洞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粮食种植农户化肥减量行为的社会化驱动机制,借助辽宁省铁岭、沈阳、阜新、盘锦四大粮食主产区的1011份随机抽样的玉米和水稻种植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两步法、PSM、似不相关回归等计量方法,从农户化肥减量的嵌入机制、环境素养形成的嵌入机制以及农户化肥减量的社会化路径,并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本文共有八章内容,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论分析部分。首先是农户化肥减量行为的驱动机制分析,运用负责任的环境行为理论分析环境素养对农户化肥减量行为的影响;其次是农户环境素养的形成机制分析,运用社会学习理论分析社会嵌入对农户环境素养的影响;最后是农户化肥减量行为的社会嵌入机理分析,运用社会嵌入理论和结构洞理论分析社会嵌入、环境素养与农户化肥减量行为的影响机理,并根据理论分析构建农户化肥减量行为决策框架。二是实证分析部分。基于调研数据,利用C-D生产函数测度化肥经济施用量作为化肥减量的判断依据,运用量表和数学测量工具对社会嵌入和环境素养进行量化及描述的基础上,建立计量模型对理论分析进行检验。首先,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控制样本选择偏差,实证分析了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对化肥减量施用行为选择及化肥减量程度的影响,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和不同规模农户的异质性分析;其次,运用OLS模型分析社会嵌入对农户环境素养的影响,并采用似不相关回归(SURE)、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最后,运用Bootstrap多重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分析社会嵌入、环境素养与农户化肥减量行为之间的社会化实现路径,并进行稳健型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得出化肥减量的社会化路径和减量效应。本文的主要发现:第一,辽宁省粮食种植农户的化肥过量施用比例和过量程度较高,农业减量化有待进一步推进。通过测算1011户粮食种植农户的化肥经济施用量发现:化肥对玉米和水稻产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出弹性分别为0.09和0.075。辽宁省粮食生产过程中化肥实际施用量平均达到55.04公斤/亩,最优经济施用量为40.40公斤/亩,粮食种植农户户均过量施用14.64公斤/亩,化肥平均过量施用程度为36.24%。过量施用化肥的粮食种植农户为856户,占全部样本的84.67%,化肥过量施用程度整体处于中等过量水平。第二,社会嵌入对农户化肥减量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效应。社会嵌入有利于农户的化肥减量行为,但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对农户化肥减量选择和减量结果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结构嵌入不仅提高了农户选择减量施用化肥的可能性,还大大增加化肥减量程度。关系强度和关系密度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选择减量施用化肥的可能性,但却不能增加农户的化肥减量程度。关系质量不仅显著提高了农户选择减量施用化肥的可能性,而且还能大大增加了其化肥减量程度。结构嵌入相较于关系嵌入拥有更强的化肥减量效应,相比于“强关系”而言,“弱关系”更能促进农户的化肥减量行为。从不同土地规模的异质性视角来看:网络差异和网络规模能提高小农户选择减量施用化肥的可能性,而网络高度则能显著增加其化肥减量程度;网络高度能提高规模农户选择减量施用化肥的可能性,而网络差异和网络规模却能增加其化肥减量程度。发展垂直型和水平型社会嵌入分别有助于实现小农户和规模农户的化肥减量。关系嵌入能提高小农户选择减量施用化肥的可能性,关系强度和关系密度对所有规模农户的化肥减量程度影响不显著,关系质量能显著增加所有规模农户化肥减量程度,发展质量型社会嵌入适用于不同规模农户的化肥减量。第三,社会嵌入对农户环境素养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效应,但社会嵌入不同维度对农户环境素养的正向影响效应存在差异。从结构嵌入的视角来看,结构嵌入对环境素养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网络差异和网络规模侧重对环境知识和环境技能等客观环境素养的影响,网络高度则侧重对环境认知和环境态度等主观环境素养的影响,从客观环境素养到主观环境素养,网络差异和网络规模的影响效应逐渐减弱,网络高度的影响效应逐渐增强;从关系嵌入的视角来看,关系质量对环境素养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强度和关系密度仅对环境态度和环境认知不具有显著影响,伴随着从嵌入形式到嵌入内容再到情感嵌入的关系深度过程,关系嵌入对环境素养的综合影响呈现从知识和技能的信息传递到认知和态度的心理改变。第四,社会嵌入不仅具有直接的化肥减量效应,还能通过环境素养具有间接的化肥减量效应,但社会嵌入不同维度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从化肥减量效应分解视角来看,社会嵌入对农户化肥减量行为影响的直接效应均大于间接效应,结构嵌入对农户化肥减量行为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大于关系嵌入,呈现以直接效应为主、间接效应为辅的效应分解特征;从环境素养的减量效应来看,环境技能、环境认知以及环境态度均对农户化肥减量施用行为有显著影响,环境知识对农户化肥减量施用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从环境素养的中介效应来看,环境技能在社会嵌入影响农户化肥减量施用行为中的中介效应均显著,环境知识的中介效应则均不显著,环境技能是化肥减量社会化路径的最核心中介因素;从化肥减量路径来看,粮食种植农户的化肥减量过程存在技术嵌入型、认知嵌入型和情感嵌入型三条社会化减量路径,具体来看,网络差异、网络规模、网络高度和关系质量存在环境技能、环境认知和环境态度三条减量路径,关系强度存在环境技能和环境认知两条减量路径,关系密度存在环境技能和环境态度两条减量路径。结构嵌入呈现主客观协同的混合型减量路径特征,关系嵌入呈现主观导向型减量路径特征。本文研究对社会网络建设、农民教育形式、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业持续减量化的启示:(1)政府应构建以农村社会关系网络为内核的信息交流平台,培育农户环境素养和化肥减量的内生动力。加强社会网络的嵌入结构和嵌入质量建设,提高社会网络资源利用率;(2)重视对农技培训等客观素养内容与形式的转变,由侧重施肥技术方面理论知识的传授变为重视实用施肥技术的指导和实践,并建立外在的农民教育渠道与本地的农村社会网络的嵌入机制,探寻外部环境教育在乡村社会的有效嵌入形式,加大农业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3)在连片化规模经营基础上,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深化农业分工的减量效应;(4)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社会化减量路径,构建化肥减施补偿制度的经济学减量路径,完善农业风险管理制度。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一,本文将粮食种植农户的化肥减量行为置于社会结构中,从社会嵌入的视角探讨农户化肥减量行为决策机理及其内在逻辑,突破了以往研究遵循的单一经济化的分析思路,而且从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的双重嵌入视角分析农户化肥减量行为决策的嵌入机理,揭示了“弱关系”和“强关系”对农户化肥减量行为的影响差异,拓展了农户化肥减量问题的研究视角,对已有关于农户化肥减量和社会嵌入的文献形成了有力补充,在研究视角上具有一定创新;第二,本文以社会嵌入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理论为基础,从化肥减量的环境素养驱动机制、环境素养形成的社会嵌入机制、化肥减量的社会嵌入机制三方面理论分析,构建“社会嵌入—环境素养—化肥减量”的逻辑框架,摒弃了以往从社会嵌入和环境素养的部分单一维度对化肥减量的碎片化解析,丰富了农户化肥减量行为的社会化解释,从社会经济学视角提出了农业减量的社会化路径,在研究内容上具有一定创新;第三,本文在核心变量测度上,分别从网络长宽高的宏观立体视角和关系人的身体、心理、内容的微观互动视角衡量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在计量模型的稳健设置上,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PSM规避样本选择偏误,采用似不相关回归(SURE)避免方程偏误和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偏误,不仅有利于降低估计社会嵌入对化肥减量行为和环境素养影响的分析偏误,而且有利于矫正对农户化肥减量行为的政策引导路径,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创新。
其他文献
<正>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充满魅力的文化遗产是昨日的辉煌、今日的财富,也是未来的希望。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资源,是珍贵的历史见证物,更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党的十九大以来,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如何结合新时代新科技的发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这也成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
期刊
报纸
时代的快速发展,让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改革。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在追求一种既能够服务于人民,又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如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渐的融入人们的生活中,银行作为社会发展中重要的部门,也开始将互联网引入到银行业中,如今,网络银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金融产业,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国家的经济状况,更是能够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
学位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信息传输将会发生质的飞跃。低延时、高宽带会加速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运用及发展。该环境下互动影像装置艺术如何构建更好的“沉浸式”体验;如何在“万物智联”的时代更好地发展?如何以创新性的形式改变传统观念促进文化传播?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使互动影像装置艺术融入未来的智能体系?本文将从多角度剖析互动影像装置艺术在5G时代如何融合科技感与未来感创新发展,从而推进其交互性、社会性、文化性共同
期刊
目的探讨清热化湿法对II型视盘血管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2例II型视盘血管炎患者按完全随机顺序编号,分成A、B两组。A组(21例)接受常规西医治疗,B组(21例)是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热凉血、行气化湿法,并随证加减。通过对视力、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OCT等检查评价疗效。结果经过6~12个月的临床随访观察,虽然两组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但B组疗效优于A组(P<0.05)。结论西
期刊
报纸
以野生猕猴桃带渣发酵果酒为原料,加入醋酸菌发酵生产野生猕猴桃果醋,将整个发酵过程分为8个不同阶段,研究其菌体生长量(OD值)、底物消耗量(乙醇)、产物生成量(乙酸)和发酵过程主要风味组分含量变化规律,并建立发酵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发酵过程菌体生长量(OD值)Dose Resp模型拟合效果最佳,拟合系数R2为0.995 04;底物消耗量(乙醇)Boltzmann模型拟合效果最佳,拟合系数R2为0.
期刊
针对交通工程学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课题组引入OBE教学理念,遵循“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明晰课程教学目标,结合新颖的教学工具,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扩充教学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注重过程性考核,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课程改革实践结果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将课堂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
期刊
视觉传达在电商时代愈显重要,摄影是视觉传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电商摄影教学存在的困境,可以引入工作室模式,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理念下,搭建出校内电商摄影工作室。校企双方共同确定教学内容、组织项目实施、完善教学评价,充分发挥电商摄影工作室的优势,提升校内师资水平,促进电商摄影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未来的职业竞争力。
期刊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电力行业的海量用电数据、设备数据等都可以转变为数据资产。一方面,电力大数据本身可以通过产品化来实现商业化;另一方面,电力大数据可以服务支撑新兴业务。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通过分析电力企业数据来源和生产要素特征,梳理出数据要素赋能电力企业业务升级的发展路径,对发挥数据在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赋能作用奠定基础,对电力行业数据要素驱动业务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