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入住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 ICU)的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样本中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35 IL-35)水平变化规律,研究其与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疾病预后的评估,分析IL-35在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及死亡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了解IL-35有没有在脓毒血症中表达,在表达过程中有没有产生变化,并探讨其变化规律;建立评价脓毒血症患者免疫功能的数学模型,期望通过此模型对脓毒血症免疫状态进行定量评分和动态监控,为脓毒血症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新思路。方法:运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的重症医学科(ICU)诊治的自2015年06月到2017年02月的脓毒血症患者作为脓毒血症组;并且入选诊断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30例)以及参加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在患者进入ICU 3h内抽取外周浅静脉血标本,并且检测IL-35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检测方法分别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电化学发光法,并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e APACHEⅡ)评分,根据患者入院后28天生存结局,把存活组患者的IL-35水平对比死亡组患者,观察两者之间有没有不同。同时绘制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观察该曲线下的面积、灵敏度及特异性;采用多种非参数方法分析脓毒血症患者IL-35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获得IL-35诊断脓毒血症和判断患者预后的可靠性。结果:1.共选入样本127例,样本中含有脓毒血症患者67例,符合SIRS但无感染者30例,健康者30例,后两组均为对照组,样本中有97例主要为脓毒血症组和SIRS组,按28天患者是否生存将这97例患者中的57例存活患者为存活组,40例死亡者作为死亡组。2.结果显示IL-35在脓毒血症患者血清中的浓度较SIRS组及健康组明显升高[ng/L:0.43(0.25)比0.24(0.09)、0.15(0.00),Z=7.862,,P<0.01],PCT较SIRS组明显升高[ug/L:6.92(23.44)比2.09(1.53),Z=-2.038,P<0.05],健康组、SIRS组,脓毒血症组的APACHEⅡ评分分值、PCT、IL-35水平浓度随疾病严重程度加深而升高,且脓毒血症组IL-35与APACHEⅡ评分(r=0.587,P<0.001)、PCT(r=0.691,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此外,ROC分析知:以IL-35=0.30ng/L为阈值,其预测死亡预后的灵敏度Se=0.722,特异性Sp=0.759,曲线下面积AUC=0.735,提示IL-35对脓毒血症预后评估的可靠性较好。3.脓毒血症组,SIRS组、健康对照组的一般资料上比较(例如性别、年龄)差异在统计学分析上都没有区别(分别为χ2=0.260,P=0.878;χ2=3.290,P=0.193)。结论:1.血清IL-35浓度在脓毒血症患者中比SIRS组及健康对照组明显上升,并且IL-35浓度高低与PCT呈正相关,以此类推,IL-35对感染有诊断价值。2.血清IL-35浓度高低和APACHEⅡ评分作比较呈正相关,故其水平随APACHE II评分升高而升高,而且死亡患者的IL-35水平较生存下来的患者明显升高,故IL-35水平的高低对脓毒血症患者的预后的评定有积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