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激光工艺和前点电极技术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f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晶体硅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本文进行了如下方面的电池制造工艺和电池结构探索。 第一章对激光在晶体硅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做了综述和分析。文中将激光在电池工艺中的作用归纳为激光热效应和激光刻蚀效应,并具体介绍了这两种效应在各种硅太阳电池特别是高效电池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由于具备精确的选择性、精细的线宽、较高的处理速度,激光工艺与太阳电池的点电极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文中还对激光工艺的优点做了简要的概括。 基于激光特有的优点,利用Nd:YAG脉冲激光做了诸多电池工艺探索。第二章内容,是有关激光热效应在电池中的应用。采用单脉冲激光和连续多脉冲激光分别制备出了背点电极激光烧结电池。但由于激光脉冲的不稳定性,用单脉冲激光烧结的电池效率一般低于11.0%,并且工艺非常难于控制。多脉冲烧结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比现有的传统工业参考电池的至少高出2.0%。而利用多脉冲激光对同一点电极烧结得到的电池的效率一般在14.5%以上。利用激光热效应,还对低效工业硅电池的背电极进行了二次烧结研究,得到的电池平均效率从10.0%提高到10.4%. 第三章是有关激光刻蚀效应的应用。为了消除晶体硅太阳电池中的局部漏电区域对电池的影响,它们被整体地被移除并用正常的电池修补。利用红外热像和激光剡蚀,电池中靠近边沿(电池A)和中心区域(电池B)的漏电区域被检测出,随后被移除。经过处理后,电池A和B的效率分别提高了6.9%和3.0%。之后,电池B原漏电区域被正常的电池替补并作电学并联,得到的电池的工作电流进一步从3.71 A提高到4.11 A,从而提高了电池在组件中的匹配,电池的输出功率也得到了提高。 第四章对红外热像在太阳电池制造工艺检测中的应用作了研究。先用红外热像检测出漏电的区域,再附之以其它分析手段,漏电的原因可以辨别出来。该方法可为太阳电池工艺参数的优化和工艺现场管理提供有益的帮助。 在第五章,提出了前点电极即梁桥电极结构,该电极结构由与桥墩和桥梁结构相似的部分组成,可以减轻由于传统丝网印刷电极所造成的碎末效应。通过制备出桥墩间距不同的电池,得到的桥墩间距为1.93 mm的电池效率要比间距为1.00 mm的效率高出0.3%。在第六章,通过使用不同参数的梁桥结构电池,这些电池具有不同的桥墩与发射极的接触面积,准确地测出了由于前电极穿透发射极所造成的漏电电阻的大小。该样品制作工艺能与现有硅太阳电池工艺兼容,为测量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该测量方法可以为太阳电池的结构、材料和工艺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最后为本论文的结论。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粉末冶金铍铝合金室温拉伸实验,基于复合材料界面力学理论,建立了以铝为基体,铍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有限元元胞模型。借助有限元ANSYS软件对该模型进行计算,在单向拉伸和
《金融学基础》是金融知识的入门课程,财经类专业学习此课程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自1911年Onnes发现超导现象到现在,宏观样品超导电性的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57年BCS理论建立,较为成功地阐释了基于电声子机制的传统超导体的超导电性。1986年以后发现的氧化物高温超导体、铁基超导体等的超导理论目前仍然没有建立起来。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金属纳米颗粒超导电性的问题已经引起各领域科学家的高度重视。然而,在金属材料的尺寸小到纳米量级时,之前的BCS理论就很难对其进
本文从纤维艺术的构思和表现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通过合理想象对艺术创作进行构思,从而转换为现实创作。在对纤维艺术表现形式及其语言的了解后以一个新的视角去认识纤维艺术
纳米材料是目前材料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相应发展起来的纳米技术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具有前途的科研领域之一。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与贵金属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机地结
半导体薄片激光器综合了半导体激光器和固体薄片激光器的优点。一方面,它具有半导体激光器的优点,利用成熟的半导体能带工程,其发射波长覆盖从可见光到近红外的广泛区域;另一方面
学位
针对既有配电网架结构下的分布式电源选址与定容问题,提出了一种抑制局部最优的带惯性权重的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在算法搜索过程中通过引入变异算子和偏移算子,根据适应度标
凤凰单枞是广东乌龙茶的代表,产自潮州凤凰镇的凤凰山。凤凰茶得天独厚,吮吸名山胜地的灵气与日月精华,无任何污染。凤凰山茶农,很有种植经验,现在尚存的3000余株单枞大茶树,树龄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针对经典联合树推理算法的信息传播共享和推理时间等问题,提出一种高效联合树推理算法.该算法基于获得的证据信息和查询节点对原始的网络结构化简,然后在化简后的网络结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