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幼苗抗旱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babala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第一大粮食作物。但是,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小麦生产受到干旱胁迫的严重制约。本研究利用分子数量遗传学的理论与技术解析对小麦幼苗抗旱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的遗传机制和作用方式,以期为小麦抗旱性的分子标记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以强抗旱品种旱选10号和水地高产品种鲁麦14杂交获得的小麦加倍单倍体(doubled haploid, DH)群体为材料,
其他文献
氮磷是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对于旱地作物优质高产有重要作用。但是,为了追求高产,氮磷肥的大量盲目施用不仅使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同时也给环境造成压力。因此,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种植方式―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基础,采用在冬小麦播前施肥,夏玉米不施肥的种植方式,研究不同氮磷用量对作物产量、干物质累积、水分养分吸收,以及土壤水分、硝、铵态氮在土壤剖面分布的影响,探索过量施用氮磷引起作物产量下
学位
目前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过程加剧,草原退化、森林面积和耕地资源萎缩,土壤盐渍化和沙化、水资源匮乏且被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生物资源被破坏等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植被建设是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植被建设所必须遵从基本原则是既要体现它的生态性、又要体现它的经济性和社会性。依据这一基本原则,选择和培植适宜低劣环境、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的植物品
学位
通过对目前正在关中地区推广应用的10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产量、品质、适应性等相关指标的测定研究,旨在为生产实践提供高产优质的苜蓿应用品种,使种植者避免选用品种的盲目性,为关中及同类地区农业生产、畜牧业的发展及草业研究提供了初步的科学依据。也为苜蓿育种工作者提供了评价品种的第一手材料。结果表明:试验结果表明10个苜蓿品种第一、二年在产量性状上差异显著。第一年以春天苜
学位
小麦的品质和产量除了受品种的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气候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肥料运筹、播期和密度是调控小麦品质和产量的重要栽培措施。本试验以国审小麦品种西农979为材料,在陕西关中灌区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分别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和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模型研究氮肥不同基追比例、氮磷钾肥配合以及播期密度集成对西农979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旨在通过肥料运筹、播期和密度等栽培措施来调控西农979的生长发育,
学位
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多样。经过长期的种植,在自然和人工双重选择下形成了丰富的小麦地方品种。我国国家种质库中保存的地方小麦品种多达13902份,是其他国家不能比拟的。中国小麦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类型,具有高度广适性和许多优良的农艺性状,是遗传育种发掘新基因的重要基因库,因此研究小麦地方品种对于现代小麦育种和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5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面积推广小麦地方品种,每个品种选6
学位
冰草属(Agropyron)是小麦族中的一个多年生近缘种属,其染色体组为P,包括二、四、六3种倍性。四倍体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是该属植物的模式种,具有极强的抗寒性、抗旱性和适度的耐盐性,同时高抗小麦白粉病、黄矮病、锈病等病害。本研究室首次突破小麦-冰草远缘杂交并且获得了19个小麦-冰草异源二体附加系。本实验对小麦SSR和EST-SSR引物在冰草上的通用性进行了研究,
学位
小麦地方品种具有种植历史悠久、类型多样等特点,是陕西省特有的小麦种质资源。它们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具备了对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较强适应性和与之相对应的生产潜力,有着潜在的利用价值。深入分析和评价我省小麦地方品种的基因资源,结合形态学、生化和分子水平上探讨其遗传多样性,将有利于充分发掘其中的优异基因,借此向小麦背景中转移来提高现有栽培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
学位
目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有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或三系,和化学杀雄杂交种。生态雄性不育两系制种法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一条新途径,是未来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方向,生态雄性不育材料的发现和研究是其重要的基础工作。373S是本课题组发现并选育出的甘蓝型油菜细胞核生态雄性不育系。本研究通过田间育性调查和人工气候箱处理研究温度对373S育性的影响,石蜡切片法和苏木精染色法观察其雄蕊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小麦不需要特殊设备,操作方法易掌握,成本低廉,转化受体可直接得到种子、克服组织培养再生植株难等特点,很适合发展中国家普及利用,已被国内许多科研工作者所接受并应用于育种实践,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不同学者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中采用的的体系各不相同,有关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鲜有报道。因此,系统研究影响小麦花粉管通道转化效率的可能因素,建立完善的小麦转化体系有重要的现实意
学位
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麦类研究室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实现AL型三系配套,创造三系资源,选育强优势组合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方向中,制(繁)种技术研究是关系杂种小麦能否应用于生产的重要环节。本试验选取不育系AL18(A)和AL22(A)及相应保持系,恢复系96AR144-1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设置多个处理(父母本行比、施肥、密度、喷施化学调节剂),对杂种小麦不育系繁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