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1月17日,万众瞩目的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简称“沪港通”)机制正式启动。“沪港通”是指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是沪港两地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该机制是在资本市场未完全开放的经济体实现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一种现实选择。“沪港通”制度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本着金融安全的宗旨发展本国(地区)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证券市场开放达到与国际市场接轨。对于我国来说启动“沪港通”是对QFII等开放措施的进一步深化,是对我国证券市场有限制直接开放的一种模式,同时也为我国启动“深港通”提供了一定的可复制经验。首先,本文从制度规定、投资标的、投资额度和投资者四方面着重介绍了“沪港通”机制的主要内容,并从其运行方式、交易结算等方面阐述了不同于其他外资进入渠道的特点。通过内部外部环境分析推出“沪港通”机制的背景,力求以动态跟踪的方法实时总结“沪港通”的实施效果。其次,以“沪港通”机制实施的18个月的运行期间为时间段,总结揭示了其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积极影响,并发现该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也会给市场以及投资者带来一定的风险,广大投资者在了解风险后也可以未雨绸缪,总体上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和新制度的不断完善。然后,通过总结了国外几种主要的资本市场开放模式,在分析可借鉴经验的基础上审慎探讨了我国证券市场开放模式的选择,尽管我国经济体量排全球第二,但我们的金融市场发展的时间还较短,因此要进行渐进式开放已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最后,经过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地探讨与总结提出今后完善我国“沪港通”制度发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