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莲内脂固体脂质纳米粒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in0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心莲内酯为爵床科属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 f.)Nees)的主要成分。现代研究表明,穿心莲内酯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病毒、降糖、保肝以及保护心血管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炎症和细菌类痢疾,疗效较好,且副作用小。但是穿心莲内酯溶解度差,生物利用度低,临床效果受到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制备穿心莲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以改善它的溶解度和增加体内吸收,以达到提高生物利用的目的,为穿心莲内酯在临床合理有效地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1.穿心莲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评价   采用HPLC分析方法建立穿心莲内酯及其脂质纳米粒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穿心莲内酯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考察。穿心莲内酯是一种水难溶性药物,它在PH5.8~7.8之间的磷酸缓冲液中溶解度为45~48μg/ml;在80℃水浴中,其固体和水溶液均能在75min中内能保持稳定。   采用单因素法考察穿心莲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和处方,选取高压均质法用于制备穿心莲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压力和次数分别为600Mpa和7次。另外以山萮酸甘油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作为混合脂质材料,磷酯和吐温-80作为表面活性剂,经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所得最佳处方为:药物与脂质材料的比为9%,卵磷脂与脂质材料的比例为1.60:1,吐温-80浓度为3.0%。经优化后制得的穿心莲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77.0nm,Zeta电位为-20.8mv,PI为0.289,其形状有不规则形和椭圆形。初步的稳定性研究表明,混悬状态的脂质纳米粒稳定性较差,为了保持它的稳定性,选取5%的甘露醇做为冻干保护剂制成冻干粉。   体外释放研究表明,AND水溶液在8小时内完全释放,而AND-SLN则在24h后才能释放完全,表明药物要从脂质释放出来才使药物溶解变缓并且能够达到,要比AND直接从水液释放要缓慢。另外,穿心莲内酯混悬液则在32h时也只释放58.77%,它们的释放模型均为二级动力学方程。穿心莲内酯制成脂质纳米粒以后能够起到增溶的效果。   2.穿心莲内酯及其固体脂质纳米粒药代动力学研究   口服给予大鼠穿心莲内酯后,采用HPLC-UV/MSn分析研究发现除原型穿心莲内酯以外,还有M1~M4这四个可能是分子量与穿心莲内酯相同的代谢产物。其中M1是14-去氢-12-羟基-穿心莲内酯。而M2、M3和M4的二级和三级碎片与穿心莲内酯的差别比较大,尚无法推测其结构,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合成了14-去氢-12-羟基-穿心莲内酯,经硅胶和凝胶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最后通过NMR波谱确定其结构,与代谢物M1色谱峰保留时间、质谱二级和三级碎片均一致,表明M1就是14-去氢-12-羟基-穿心莲内酯。   采用UPLC-MS法建立了穿心莲内酯体内血药浓度分析方法,所测得的药动学数据表明,穿心莲内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仅有0.98%。口服经予穿心莲内酯后,其代谢产物14-去氢-12-羟基-穿心莲内酯仅有个别大鼠能被检测,个体差异较大。口服穿心莲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后大鼠达峰浓度Cmax为228.14ng/ml,显著高于穿心莲内酯的62.88ng/ml(P<0.05),而且能将生物利用度提高241.53%,这表明AND-SLN能增加穿心莲内酯的体内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此外,分别静脉给药穿心莲内酯和14-去氢-12-羟基-穿心莲内酯后,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后者比前者的血药浓度曲线下峰面积要高10.8倍,提示它在体内的稳定性更高。   3.穿心莲内酯及其固体脂质纳米粒吸收机与转运制研究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考察穿心莲内酯及其脂质纳米粒的在体肠吸收机制;单向灌流法考察穿心莲内酯及其脂质纳米粒的在体肠吸收机制时,发现穿心莲内酯在十二指肠空白灌流液中易发生转化,其中一个转化产物为14-去氢-12-磺酸基-穿心莲内酯,另一个可能是14-去氢-12-磺酸基-穿心莲内酯的光学异构体,而且该转化过程不需要十二指肠空白灌流液酶的参与就能发生。穿心莲内酯在回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常数Papp分别为2.37±1.12×10-2min-1,2.32±1.48×10-3min-1,在结肠的Ka和Papp分别为0.61±0.15×10-2min1和0.78±0.21×10-3min-1;穿心莲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回肠的Ka和Papp分别为2.34±1.15×10-2min1,2.36±1.07×10-3min1,在结肠的Ka和Papp分别为2.58±0.70×10-2min-1和3.16±0.98×10-3min-1。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回肠的吸收与穿心莲内酯无显著差异,而在结肠的吸收显著高于穿心莲内酯(P<0.01)   采用Caco-2单层细胞转运模型考察穿心莲内酯及其脂质纳米粒的细胞转运机制,分别考察了温度、时间、浓度、P-gp蛋白抑制剂以及MRP3抑制剂对药物转运的影响。穿心莲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在Caco-2细胞转运模型中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17.00±3.14×106cm/s,显著高于AND的11.80±2.68×10-6cm/s(P<0.01)。穿心莲内酯的转运机制比较复杂,有主动转运载体的参与,还受P-gp外排蛋白的影响。穿心莲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则以可能以“胞吞”方式为主,而且不受P-gp外排蛋白和MPR1转运蛋白的影响。   4.穿心莲内酯及其固体脂质纳米粒降脂活性的研究   采用75%蛋黄乳液致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和高脂乳剂致大鼠高脂血症模型考察穿心莲内酯及其脂质纳米粒的降脂活性,小鼠高脂血症实验结果表明,腹腔注射高剂量穿心莲内酯组能够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CHO和TG水平(P<0.05)。大鼠高脂血症实验进一步研究表明,穿心莲内酯在降脂方面与辛伐他汀有类似作用,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CHO的含量(P<0.05),穿心莲内酯长期给药所表现的肝毒性显著低于辛伐他汀(P<0.01)。通过比较穿心莲内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和穿心莲内酯的降脂活性发现,口服AND-SLN能非常显著降低小鼠血清CHO、TG和LDL水平(P<0.05),而相同剂量的AND组有一定的降脂作用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AND-SLN能提高AND的生物利用度,而使AND降脂活性更好地发挥出来。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辛伐他汀和穿心莲内酯高、低剂量均可以显著抑制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胸主动脉中iNOS蛋白表达的升高(P<0.05)。同时,可以显著上调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胸主动脉中eNOS蛋白表达的下降(P<0.05),从而发挥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综上所述,穿心莲内酯为难溶于水的药物,热稳定性良好,它在体内生物利用度低,除了溶解度低以外,主要是由于在体内代谢为14-去氢-12-羟基-穿心莲内酯、在十二指肠处转化为14-去氢-12-磺酸基-穿心莲内酯,并且其转运机制复杂,有主动转运载体的参与,还受P-gp外排蛋白的影响。通过制备成脂质纳米粒以后能增加其溶解性,降低穿心莲内酯在十二指肠处的转化,并能改变其转运方式,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此外,本研究首次证实,穿心莲内酯具有降脂活性,通过制备成脂质纳米粒后可以增强其降脂作用。
其他文献
与普通的写作相比,新闻写作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而且还要充分理解新闻价值的内涵。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新闻从业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洞察力和敏感度,通过新闻事件的表象挖掘其内在的深层本质。挖掘和提升新闻价值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改变新闻报道的角度,或者在新闻报道中适当体现人文关怀等,本文从新闻价值的定义以及构成要素出发,简单探讨新闻价值的挖掘与提升。  新闻价值的含义  新闻价值这个词
本论文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提取了铁皮石斛原球茎(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protocorm)粗多糖,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  二、对得到的均一多糖进行了结构鉴定; 
中药炮制和复方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色,研究中药炮制和配伍后有效成分在肠道吸收转运及代谢物组的组成和变化,可以从整体上评价中药的疗效,从而阐明炮制和配伍对中药的影响,探
柠条锦鸡儿(CaraganakorshinskiiKom.)是豆科(Leguminasae)锦鸡儿属(Caragana)多年生落叶灌木。它是一种抗寒、耐旱、耐盐碱、耐贫瘠,适应性很强的防风固沙树种,其茎、叶和种子
最真实人物脸部贴图rn本例,我们将深入地讲述如何使用Photoshop绘制照片真实的3D人物脸部贴图.看看图84,我们将会通过使用一系列在Photoshop中绘制的贴图,为我们的怕怕博士赋
水稻品种的更新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而从同地或异地引种是更新品种的有效途径。但从异地引种,必须注意以下五点,以免造成损失。一、从外地引种,首先必须考虑品种的
2印,年度国睿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视节目技术质纽奖评奖结果 〔1一g)国家广播电梦电视总局科技创新架励暂行办法(12闷)系统应用虚拟演播蜜在城市龟视台的应用初遇‘黑咨‘新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对新闻需求的日益迫切,大量的电视新闻栏目涌现出来。在电视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凤凰卫视咨询台和中文台于早上七点开播的早间新闻栏目——《凤凰
消渴病是指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中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慢性疾病,与西医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基本一致。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并发症多,致残率、病死率以及
一、采收的标准与时期芦荟叶片采收标准与时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叶片外部形态饱满,芦荟植株下层叶片小于上层叶片时,可进行第一次采收。在种植时间上一般栽培一年半即可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