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汽车产业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汽车保有量目前已超过7619.31万辆,未来10年保守的估计将达1亿万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会对有限的自然造成巨大的压力.而废旧汽车的回收、利用和处置问题不仅涉及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而且关系着国计民生。旧汽车报废处理不当不仅浪费材料、而且影响环境和占用土地,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社会公害。因此,废旧汽车的妥善处理关系到能否缓解我国能源供求的紧张状况,而且还关系到全球的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报废汽车回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我国提出了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对于汽车回收再利用的管理,我国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制度来规范汽车回收、拆解和再利用的管理体系。
废旧汽车回收再利用不仅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我国汽车回收再利用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开始的时间较晚,相关管理理论迄今为止仍然是一个不成熟的理论实践体系。因此,在当前国家面临能源紧缺的环境下,对中国汽车回收再利用管理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本文采用文献评述法、多学科相结合、系统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模型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等为理论指导,对我国汽车回收再利用进行理论研究。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分析了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汽车回收再利用的总体情况以及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不同模式的特征的适用前提,为中国汽车回收再利用体系构建提供启示。
(2)详细分析了中国汽车回收再利用的现状,并对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回收再利用体系的紧迫性、构建原则、功能结构、主体构成以及关键流程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汽车回收再利用体系建设与管理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我国汽车回手再利用体系管理在制度建设、流程设计以及组织运行管理三个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国汽车回收再利用在此三个方面应采取的相关管理措施。
(3)对汽车回收再利用的可能模式进行了分析设计和探讨。重点分析生产商负责主导模式、生产商联合模式以及第三方回收利用模式。探讨这三种模式的具体运用方式与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它们的适用情形和特征进行了比较。
(4)研究分析了回收再利用体系的协调机制。主要探讨了中国废旧汽车回收再利用利益分配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和协调机制。在构建回收再利用利益分配机制和协调机制过程中,分别采用了合作企业之间的风险/投资比例分配模型,以及政府与回收企业之间、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参与成员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
(5)基于既定的回收再利用体系以及模式,应用系统分析法对中国汽车回收再利用系统运行的可能状态以及效果进行了仿真。为实践中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提供决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