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昆德拉——昆德拉作品在中国的翻译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bi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7年进入中国以来,昆德拉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热”了将近二十年。这位生于捷克、长于捷克、在捷克开始其写作生涯、并在声名鹊起之时被迫流亡法国的传奇作家对广大中国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近几十年被译介到中国的外国作家中,像昆德拉这样在小说理论和小说实践上均取得巨大成就的并不多见。这也是本文选择昆德拉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之一。   选择昆德拉作为研究对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国内对昆德拉作品翻译状况的系统研究相对来说还比较缺乏。从上世纪末第一股昆德拉浪潮至今,国内对该作家的研究重点在于其小说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及其小说理论,而相对忽略了“翻译”在将昆德拉译介到中国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国内对昆德拉作品的翻译研究主要着眼于个体作品的分析,将注意力集中于具体翻译方法上。而现代翻译研究的一个明显趋向则是越来越注重从文化层面上对翻译进行整体性思考,探讨翻译与译入语社会的政治、历史、意识形态等的关系。本文正是以昆德拉作品的中译情况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转向”的角度分析昆德拉作品在中国的翻译。研究的立足点不是具体某部昆德拉作品的中译本,而是从整体出发,阐释影响并操纵昆德拉作品中译的种种因素和中国读者对昆德拉作品的接受状况及其原因,试图从社会意识形态、译者意识形态、诗学环境、赞助系统等角度入手,较为系统地总结昆德拉作品的在中国的翻译。   本文共五章。第一章介绍了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文学界的翻译状况,分析了这一时期文学翻译的特点,包括题材和作品由单一走向多样化、从作品的政治性向文学性和审美价值的倾斜,以及南美和东欧文学在中国的命运等,指明了昆德拉作品进入中国之时的文学翻译大环境。   第二章开始具体切入有关昆德拉的主题。首先概括介绍了昆德拉的生平及其创作。接着分析了“翻译”在昆德拉创作生涯中扮演的双重角色。一方面它使昆德拉走出捷克,走向欧洲,并逐步成为蜚声世界的著名作家。另一方面,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翻译及盗版又歪曲了昆德拉作品,为理解昆德拉设置了障碍。昆德拉作品在中国的翻译经历了三次高潮。1987至1992年是第一次高潮。在此期间,昆德拉已创作的所有作品几乎都被翻译成了中文;但中国文学界译介昆德拉的繁荣中也存在着混乱,例如译本质量低下、重译本一拥而上、无视作者版权等,阻碍了昆德拉作品在中国的译介。1992年至20世纪末是中国翻译昆德拉作品的第二次高潮。这次高潮的显著特征就是大陆译者分别在境内和境外(主要是港台)出版昆德拉作品的中译本。另外,一系列有关著作权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大大遏制了译本的盗版现象,为昆德拉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1世纪以来,昆德拉作品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热潮。尤其是200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被授权翻译出版昆德拉的十三部作品,开启了昆德拉作品在中国译介的新阶段。   第三章主要分析中国为何选择译介昆德拉作品。首先介绍了昆德拉在进入中国之前,西方世界对他的接受与评价。由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原因,昆德拉被西方世界视为共产主义的反叛战士,西方意识形态战胜东方意识形态的见证人,从而受到热烈欢迎。但同时,除去政治因素,昆德拉小说的艺术成就也在西方得到了高度认可。西方世界对待昆德拉的态度影响了中国读者对昆德拉的理解与接受。在具体分析中国为何译介昆德拉之前,本文探讨了翻译理论中的“文化转向”问题,即从文化的角度来诠释各种翻译现象的问题。在阐述了这一理论基础后,文章首先从意识形态、学术发展状况和国家开放程度等角度分析了60年代就已声名鹊起的昆德拉为何直到80年代术才进入中国。接着又分析了80年代末中国选择译介昆德拉的原因,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指出了推动昆德拉热潮在中国形成的各种主客观因素。   第四章着重分析译入语境中的文化因素对翻译实际操纵过程、对塑造原著作者在新文化语境中的形象所产生的影响。本章开始就概括指明决定译者翻译策略的多重因素,即诗学环境、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译者意识形态,以及赞助系统;接着具体分析这些因素如何介入翻译的实际操作过程。由于原作的选择直接影响翻译的过程和效果,这里首先分析了昆德拉作品中译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即原作使用的语言问题。接着以《小说的艺术》的三个不同版本为素材,具体分析主流意识形态、诗学环境、赞助系统、译者的意识形态(包括译者的翻译立场、翻译计划和视界等)对翻译实践的决定作用。在全面分析决定翻译过程的各种因素后,本章又着重对误译现象进行了探讨,将误译分为无意的误译和有意的误译分别进行研究,并指出,真正值得关注的是有意的误译,因为它反映了原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对峙的张力问题。另外本章还分析了昆德拉作品的复译问题,分别就三次昆德拉作品的翻译高潮中出现的复译现象进行分析,并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两个不同版本进行了比较。   第五章着重分析了读者在塑造昆德拉形象中所扮演的角色。首先分析了什么是读者的创造性叛逆以及影响读者阅读的主客观因素。接着重点讨论了对昆德拉及其作品的误读问题。这些误读主要集中在昆德拉作品中的政治、历史、哲学、和性爱题材上。事实上,正如昆德拉本人宣称的那样,他仅仅是个小说家,无论是政治、历史、哲学还是性爱,都只是他表现人类存在状况的一种手段。经过“翻译”和“阅读”两个受诸多因素限制的过程,我们只能理解我们理解中的昆德拉,只能无限接近昆德拉,却可能永远无法真正懂得昆德拉,从而只能永无止境地探寻真正的昆德拉。在此基础上,本章总结了“翻译”在昆德拉走进中国的历程中发挥的作用。   翻译既为理解昆德拉提供了可能性和渠道,也为理解真正的昆德拉设置了障碍。而理解昆德拉的乐趣正在于这一既有无限可能、又无定论的过程。
其他文献
隐喻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观念认为,隐喻只是修辞格,但是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也得到了新的认识,它被当作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世界以及人
宽带接入网是国际上近年提出的一种新概念,它除了包含用户线传输系统和复用设备外,还包括数字交叉连接设备和用户/网络接口设备。在ITU-T第13研究组的最新建议G.963中,宽带
后现代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思潮,广告一直就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后现代广告以多种形式存在于我们面前,不论是电视还是广播,不论是公交广告还是广告牌,不论是杂
雨水持续,就湿润成了秋天。到如今,四处清风徐徐,时而雨丝缕缕。季节的变换,在毫无察觉之间来到了。仿佛哪一夜的雨,拒绝了炎热的靠近,便将秋与夏隔成了界线分明的两个世界。
互联网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看到了网上的高效便捷,看到了网上的商机无限,也听到了网上的种种神奇,但在我们为之欢呼雀跃的同时,千万不可忘了互联网上最大的漏洞——安全问
期刊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各行各业对外商务活动日益增加,需要大量掌握国际商务知识的翻译人才,以满足对外交流的需要。但是培养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教材及其教学还存在一
学位
期刊
拒绝是一种重要的言语行为,它普遍存在于社会交往和每一文化之中。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不礼貌的,且是威胁面子的行为。因此,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总是尽量采用间接的方式来拒绝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