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权社会中女性形象——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主义意识解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hors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欧洲文学的发展史上,英国的威廉·莎士比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莎士比亚是戏剧方面的一代巨擘,被称为英国戏剧之父。他的剧作实为世界文学宫殿中的一块稀世瑰宝,他所刻画的那些美丽可爱、聪明勇敢的人物形象是对现实中人物的概括,在每一个时代都是真实生动的。在莎翁的喜剧中女性形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没有这些女性人物,莎剧的魅力便会黯然失色。本论文包括引言,正文与结论三大部分,其中正文部分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分三章来阐释在男权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与发展。她们身上的女性主义意识对近代以来西方女性及男权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其社会地位及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权利方面。  第一章主要分析伊丽莎白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与权利意识。本章分两节,第一节介绍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这一时期的英国封建父权思想占主导地位,男性处于统治地位,而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没有任何权利可言,这些都从莎翁的喜剧中展现出来。然而随着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经济、政治与文化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有了变化,特别是女性对自己与社会的认识逐渐发生了改变,女性的权利与主体意识开始觉醒。莎翁笔下刻画的勇敢、充满主体意识的女性形象就是有力的证明。第二节分析论证人文主义思想与女性权利意识的内在关系。在思想文化领域,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开始广泛传播,人文主义思想宣扬人的自由平等,肯定人的价值,反对神权与神学的统治,这对当时的男权社会是一大冲击,也使当时的女性开始思索自己的价值与权利。《第十二夜》中的奥利维亚与女仆玛利亚,尽管地位相差很大,但她们都是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女性,在追求自己的权利与自由方面是平等的。玛利亚并不会因为自己仆人的地位而对主人卑躬屈膝,因为她接受的人文主义思想告诉她,人都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章主要分析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人物主体意识的萌芽与发展,及其具体表现。从这些表现中来进一步阐释莎翁塑造的女性人物的那种勇敢追求自由与反抗封建父权制度的精神。本章分四节,第一节阐析莎士比亚的妇女观,莎士比亚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相比,他的妇女观中的进步思想是占主要方面的,在喜剧中所塑造的女性人物身上都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一个个充满着理想与激情,他对女性的态度是褒扬的、赞美的。第二节主要通过分析莎士比亚喜剧中四个典型的女性人物来论证莎士比亚进步的妇女观。莎士比亚塑造的四位女性形象为:《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与杰西卡,《皆大欢喜》中的罗瑟琳,《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亚。她们具有人文主义思想,追求独立自主与自由的爱情,勇敢地与父权专制制度做斗争。鲍西亚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女性,凭借自己的智慧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她的三匣选亲与法庭判案把她的智慧与人文主义精神描绘的淋漓尽致。杰西卡与赫米亚为追求自己的爱情,摆脱父亲的束缚,勇敢地采取行动—与爱人私奔。贵族小姐—罗瑟琳历经艰难困苦,靠自己的智慧与勇气赢得了真爱。从上面四位女性人物来看,她们身上的自主意识已经觉醒并增强,她们不再是乖乖听话、事事顺从的传统女性,而是成为了有思想、有追求的新女性。第三节结合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人物分析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在本节中我们不仅从她们机智、幽默、反叛的语言里深刻理解人文主义思想,而且从她们对待价值观、道德观与爱情观的态度上,对其进步思想也有更全面的认识。第四节介绍莎翁喜剧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表现。首先,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让女性不再做男性的玩偶,她们要求自立,要从男性依附中走出来,摆脱男性的束缚,《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在经济上拥有财产,不依靠丈夫,在婚姻中处于主导地位,不受父权的束缚与奴役。其次,女性主体意识还体现在她们情与性的自由表达,她们不再压抑自己的感情与个性,而是尽情去享受现世的生活。  第三章主要探讨莎翁喜剧中这些具有进步思想的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以及在西方女性主义历程中产生的影响。首先阐述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社会的女性及男权社会影响,《维罗那二绅士》中西尔维亚的抗争给当时的女性带来了启发与鼓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其次通过梳理女性主义的发展史,展现女性越来越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对权利的不断抗争。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针对目前使用的充电器的一些不足,如适用范围小,充电时间偏长,充电方式固定单一,无法预测蓄电池寿命等,设计了一款充电兼有控制策略研究的嵌入式系统,其能够通过软件编程实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同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交流,表现得越来越频繁。最近,优秀外语作品的大量涌现,引起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和爱好者的强烈兴趣。由于互联网上外语作品的出现
期刊
期刊
由于毕业、复员、退休、调动等种种原因,我们有些党员在工作变动后,把“关系”揣在口袋里,不及时与新单位接洽,既不过组织生活,也不缴纳党费,成了脱离组织的“口袋党员”。这
期刊
作为重要的修辞手段和认知方式,隐喻成为人们研究的热门话题,并一度达到“狂热”时期,国内外认知隐喻研究发展迅速,占据了认知理论领域的主导地位。现在,隐喻在哲学、语言学、认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