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诫》波兰电影大师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具有转折意义的作品,本文从叙事伦理的角度展开对基耶斯洛夫斯基及其作品《十诫》的研究,探讨了《十诫》中爱与死的伦理主题。具体来讲,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的研究现状,通过对研究现状的分析,笔者发现国内外对《十诫》的研究相对较少;第二部分论述了课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意义,论文对《十诫》的研究将弥补国内外对《十诫》研究较少的现状,并且笔者希望论文对《十诫》的研究可以影响和改变目前中国电影的创作;第三部分笔者详细梳理了论文所使用的叙事伦理的批评方法。第二章论述了基耶斯洛夫斯基创作的转向与《十诫》的关系。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创作存在从关注“政治化”的领域到对日常生活“形而上”的哲学思考的转向,《十诫》是这种转向的过渡性作品。基耶斯洛夫斯基这种创作转向外在表征为两种路径:一是创作体裁从纪录片转向了剧情片,二是创作风格从纪实主义转向了表现主义。第三章论述了十诫的现象学叙事。论文试图尝试将现象学的三大方法——悬置、返回生活世界、返回语言或描述应用于《十诫》的叙事分析中。为了界定现象学叙事以及论述《十诫》的现象学叙事,论文首先对现象学的基本精神进行了扼要地阐述,作为现象学“本质直观”方法的悬置、返回生活世界、返回语言或描述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接下来论文对现象学叙事进行了梳理,并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为下文分析《十诫》的现象学叙事奠定学理上的依据。本章的最后详细论述了《十诫》是如何进行现象学叙事的,这种叙事带来了什么样的效果。第四章与第三章紧密相连,叙事与伦理本就具有互动关系,《十诫》的现象学叙事是暗含着一定的伦理指向的,因此本章在现象学叙事的基础上论述了《十诫》对现代性伦理的反思:爱的艰难和死的虚无。第五章在以上四章的基础上,论述了《十诫》对当下中国电影创作的借鉴意义。论文阐述了当下中国电影存在的主要弊端:叙事能力的丧失、人文关怀和社会担当意识的缺乏以及娱乐化过度的现状。基于这样的现状,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显示出其强大的借鉴意义。应该说,第五章是基于以上四章内容之上的、从现实的角度对《十诫》的应用意义的论述,是对以上四章的总结和升华。综上所述,论文对《十诫》的现象学叙事分析和建立在这种叙事之上的伦理反思是本文的学术价值所在;从当下中国电影的根本症结出发,对《十诫》的借鉴意义的论述是本文的应用意义所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十诫》从日常生活出发,对现代社会中真实的个人的关注和对现代性伦理的哲学思考是《十诫》魅力日益剧增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