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中波伏瓦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bit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蒙娜·德·波伏瓦在所著《第二性》中,分别从女性群体和女性个体的角度对女人处境的形成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揭示了女性气质形成的原因,并提出著名论断“没有永恒的女性气质”。波伏瓦认为,无论是生物学、精神分析学还是历史唯物主义层面下的男人和女人,亦或是社会生活中的男人和女人都存在着“自我”与“他者”的对立。男人拥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性,是自我的体现,而女人则变成与男人相对应的他者,处于附属地位。波伏瓦对女人的心理和她们的社会处境作出了深刻剖析,并对传统和历史上对女性问题的看法提出了质疑和批判。本文以波伏瓦《第二性》文本为依托,对女人在“处境”中形成的“他者”身份进行探究,分析女人地位低下的哲学根源和社会根源,探讨在新历史境遇下女人面对自己的处境如何实现自身解放、如何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提供启示和思考。
  本文根据现有研究基础,从以下四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针对本文的选题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等方面展开研究,深入分析此选题的可行性以及当前学界的研究进展,对下一步开展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作好铺垫。第二部分着重研究《第二性》的创作背景及其女性主义思想来源,具体从法国社会历史背景和波伏娃的个人经历出发,分析波伏娃怎样从黑格尔、海德格尔、萨特、马克思等人身上汲取思想来源。第三部分从《第二性》出发,具体研究女性在不同时期“他者”身份出现的原因及具体表现,并结合生物学、精神学、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指出造成第二性的原因,分别从女性内部原因和社会外部原因出发,指出女性走出第二性的具体方法。第四部分是对《第二性》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综合评价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女人参与到社会生活甚至是政治生活中,女人似乎与男人拥有同样的权利,实现了性别平等,但实际上,能轻易实现的只是法律上的平等,实际上的平等实现起来却十分困难。因此,女人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依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一样仍然大量存在。作为新的历史境遇下的女性,她们面临着比传统女性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事业和家庭对她们来说是天平的两端,稍有不慎便无法平衡。而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被期望像传统女人一样照顾好家庭和孩子,还要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基于这些社会现实问题,加上自身作为一名女性,笔者希望通过对被称为女人的“圣经”——《第二性》的探究,为当下社会新的历史处境中的女人找到自我解放的途径,也为中国建立一个对所有女性、对所有人更加美好的社会提供指导思路。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只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将“授”与“受”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状态,才能实现预期教育目标。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就不可忽视学生“受”的方面,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又受到其心理的制约。近年来,随着“00后”步入大学校园,为高校注入了新鲜血液,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也从“90后”变成了“00后”,他们有着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群体特征和时代
学位
“00后”大学生作为当今大学校园的主力军,多数为家庭的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渥,是极具个性的一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思想文化传入,致使“00后”大学生形成多元价值观,一些不成熟、不科学的观点影响着“00后”对于恋爱、婚姻的认识。大学生恋爱主流意识积极向上,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恋爱态度轻率、恋爱责任感薄弱。为此,有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念,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建立幸福家庭
学位
话语在人类劳动实践、社会交往中形成与发展,是表达思想观点、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伴随媒体形态由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为全媒体,人类发挥媒体促进社会交往的作用方式由此发生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全媒体呈现的话语理念、话语语境等也有所不同。加强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研究,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育人的感染力,提高党的创新理论在全媒体场域中的传播效度,进而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重要
学位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的奋斗史,奋斗是任何时代都永恒不变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奋斗的重要性,并对新时代大学生寄予殷切希望。新时代大学生以生力军的角色登上国家发展的舞台,在时代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场域中,伴随着从“物质生活”的基本满足到“美好生活”的奋斗进程,逐步形成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奋斗观。正确奋斗观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观需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
学位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以现代网络媒介为载体的网络泛娱乐化,正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内容,以超越娱乐底线的泛娱乐化倾向为主要形态,将娱乐价值作为唯一标准的价值判断,在技术赋权和资本加持的裹挟下大行其道。出生于网络时代的当代大学生,是思想最活跃、最敏感的社会群体,他们极易接受新思想观念,同时,也特别容易受到某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发展与培育一直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但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休闲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普遍,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休闲文化价值观来引导人们养成积极、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和情趣,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出现社会文化的失序和精神世界的迷茫。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有闲群体的主要代表,其休闲生活方式以及存在于更深层次的休闲文化价值观,关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关乎其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研究聚焦当代大
学位
随着网络化社会的发展,虚拟化网络世界对大学生影响深远,网络亚文化逐渐成为一些大学生的情感表达,不同程度侵蚀一些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认知。当代大学生被称为“网生一代”,网络化社会中大学生网络亚文化流行不仅仅是反映现实追求新颖,而是透过网络亚文化所折射出的社会变革及生活压力。网络亚文化通过颓废忧伤的情感表达;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线上狂欢的娱乐消遣;捧腹大笑的恶搞文化来映射大学生心扉,成为反应大学生内心
学位
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无非是一部随着交往而展开一系列活动的历史。从早期氏族社会的形成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交往始终是个体群体化和群体社会化的主要演进方式。面对全球一体化和大工业文明造成的技术理性、价值理性等不合理的合理性,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著名的“交往行为理论”,试图用合理和规范的交往方式达到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目的。然而由于缺乏现实的“武器的批判”,理论最终也不可避免得沦为历史的尘埃。当今世
学位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执政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是党团结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得以巩固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主体、建设内容、对象主体、话语体系、实现目标等方面都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等一般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区别。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集中体现在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性掌控和全面性领导上,体现为
马克思的劳动思想是贯穿马克思整体思想的重要理论内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内在驱动力。马克思正是基于劳动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完成了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也是基于资本主义时代对劳动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社会劳动的希冀才使得马克思构建了科学的劳动思想,并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深入马克思原著会发现对劳动的理解并未局限于表层,而是以一条清晰的脉络为我们呈现出历史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