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之旗——近代中国革命与国家转型(1895—1915)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LONG1987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20世纪之交传入中国的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对近代中国政治变革产生过巨大影响。本文主要从民族主义与国家转型关系的角度,对近代中国国家转型过程中的列强在华势力、地缘政治、民族主义革命、国家重建等因素进行政治史、思想史、外交史、社会学、意识形态学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中华帝国”的完整性与连续性的形成,主要原因包括:其一,列强在华力量均势的形成,使“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实体得到认可;其二,自晚清以来的中国政府、外交官员对均势外交、弱国外交的运用,为“中国”在国际竞争的险恶环境中创造了较大的回旋空间。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尽管民族主义是一股巨大的力量,但民族主义革命恶化了中国的国际生存环境,使中国一再进入地缘霸权的势力圈中。民族主义给国家转型过程带来的不是凝聚力的加强、国家的统一,而是帝国的分裂,是国家力量的削弱。近代中国的国家转型,为此经历着十分痛苦而漫长的蜕变过程。也因为这种推延,使中国国家在近代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始终处在弱势地位,一再遭受欺凌。这种状况又加深了国家统治的合法性危机,从而使革命主导着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全过程。全文共三章。第一章,对甲午战争之后列强瓜分中国与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国际背景展开分析;第二章,对辛亥革命前后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复杂类型进行重构,并从“中华帝国”的视野对民族革命引发的国家危机与政治困境进行梳理;第三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特别是“二十一条”时期的民族主义革命与政治运作,从国家与革命的角度对中华革命党援借日本力量所造成的国家危机进行分析,指出在中国革命运动中,民族主义不是作为政治原则被信奉,而是一种旗号,是权力争夺的策略。
其他文献
论文运用教育心理学和市场营销相关理论,并结合国内外实例对儿童博物馆的教育模式与经营管理做了较深入的探讨。论文主要从儿童博物馆教育的内涵与特点、展示规划的心理学基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采用1维离散小波HAAR、DB4、SYM4对LOPEX 93数据库中的6条水稻反射光谱曲线进行10层小波分解。利用小波近似系数重构信号,采用步长行走法计算重构信号的小波分形维数。研究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西学东渐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而外国传教士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一个西方文明传播者的重要角色。美国传教士李佳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很奇特也很重要的人物。学界
本文基于我国煤层特性和煤层气井排采工艺要求,针对煤层气井出煤粉和低沉没度的问题,对煤层气排采专用的防煤粉泵进行研究。本文中设计了一种防煤粉旋转柱塞泵,除此之外还采用防
利用优良两系不育系广占63-4S为母本人工去雄与具有高抗褐飞虱材料进行杂交,多代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成功选育出败育彻底、配合力强、并具有褐飞虱抗性的新不育系
1936至1940年末,大批知识青年和左翼知名文化人涌进了“革命圣地”延安。受到当时较为宽松的文艺政策的鼓励,延安的文艺活动非常繁荣。1940年到1942年上半年,丁玲、萧军、艾青、
民国二十年(1931)春夏之交,长时间的暴雨在江淮流域引发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这场水灾的研究大体停留在对灾情及其主要的影响的描述之上,对于因近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