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水稻中花11(野生型)和其Hg<2+>-耐性突变体为材料,从AsA-GSH循环、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代谢、活性氧代谢等方面探讨了水稻野生型和突变体对Hg<2+>胁迫耐性差异的生理基础,研究结果如下:
1、野生型和突变体经Hg<2+>胁迫后表型上有显著差异,突变体对Hg<2+>的耐性大于野生型。突变体根部Hg浓度显著高于野生型;野生型地上部各器官Hg浓度显著高于突变体。Hg<2+>胁迫可以降低水稻的结实率、千粒重、有效穗数和产量。随着Hg<2+>浓度的增加,野生型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下降速度显著高于突变体;野生型生长发育和产量受Hg<2+>胁迫的抑制程度显著高于突变体。
2、低浓度Hg<2+>胁迫引起水稻体内活性氧累积,活性氧作为信号分子诱导抗氧化系统的防御应答,有利于增强水稻对Hg<2+>胁迫的适应;随着Hg<2+>浓度的增加,As-GSH循环效率和抗氧化酶活性下降,抗氧化系统不能有效清除过量的活性氧,膜脂过氧化加剧,细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坏,进而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Hg<2+>胁迫下,突变体仍能保持较高的AsA-GSH循环效率和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从而使过量的活性氧被抗氧化系统清除,有利于增强对Hg<2+>胁迫的耐受能力。
3、脯氨酸通过清除活性氧,降低活性氧含量,在水稻抗<2+>胁迫中起重要作用。脯氨酸可以猝灭O<,2><->或与H<,2>O<,2>直接反应,减轻了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强细胞膜的选择透性,减少Hg<2+>进入细胞,降低叶片的Hg含量。脯氨酸还可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还原状态,从而维持较高的GSH/GSSG比值和较高的GSH水平,进而促进PC的合成和<2+>的区域化固定,减轻<2+>对水稻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