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图式理论与《诗经》解码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tko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题的源起及其整体思路:选题源起于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以来的一系列事件。首先是索绪尔提出了一个以能指与所指为核心的二元对立的符号学系统,奠定了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基础,并形成了格式塔心理学、发生认识论等结构主义分支;其次是胡塞尔提出了“搁置先见”与“还原现象”的现象学主张,奠定了生存论的本体论基础,并分蘖出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伽达默尔的阐释哲学、梅洛—庞蒂的肉身哲学等生存论分支;第三就是德里达打着“解构”的旗号,一方面将矛头直指西方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另一方面又对现象学和结构主义大加斥责,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诸如“稀奇古怪的现在”①、“僭越的能指”②等质疑和批判。德里达的解构是有道理的,可是他的问题是将那些建筑物上的缺陷揭示出来之后就放任自流,不去治理,而且用“延异”这个概念表达了对于任何建构的敌视。悖论就出现在这里,“延异”本身也是一种理论,而且是一种更加“稀奇古怪”的理论,用它来指导的艺术鉴赏,就成为没有任何约束的“千面英雄”,放任那“一千个读者心中的一千个哈姆莱特”自消自灭。其实,即便是“千面英雄”也有一定之规,在种种变形之下,有一个“原型”存在,那就是英雄历险途中的“皇家之律”,指导着千面英雄殊途同归③。哲学的本体论是提供逻辑预设的,为所有艺术文本的阐释提供编解码机制。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则将这种逻辑预设和赋值机制直接移植给语言符号本身了,而语言符号的核心内容就是提供信息。雅各布森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指向信息本身乃是语言的诗的功能。④而信息的本质,恰恰就是“诗言志”中的那个“志”,代表着基因意向性。因此,当务之急,我们必须从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后所形成的“语言是存在之家”这个哲学本体论入手,本着维度还原的原则(区别于胡塞尔的现象还原),建构起一个兼容所有维度的耦合图式,以应对艺术文本的解码需要——尤其是轴心时代以前的拥有“复数之志”的诗歌文本。论文总体上分成两大部分进行阐述和论证:前半部分是“耦合图式”的理论建构,后半部分是在该理论指导之下的《诗经》文本的解码研究和应用。“耦合图式”的理论建构主要是从康德单一维度的“图式”概念入手,通过“正反合”的维度建构,分蘖出多维图式来;再以康德的“先验时空”概念为节点,通过引入观察者视角的方式,分蘖出三个不同的时空相态来。人类的耦合图式是在不断进化中成长起来的,经历了三个预备阶段:第一个预备阶段是康德之前的反向维极拓展:从肉体这个正极拓展出精神这个反极(初民时代的泛灵论),从表感这个正极拓展出理念这个反极(柏拉图的洞穴隐喻),从主体这个正极拓展出客体这个反极(哥白尼革命);第二个预备阶段是康德与黑格尔的“正反合”维度整合,从一系列的正反悖论中发现耦合要素项;第三个预备阶段是时空节点的分蘖,这导致了康德的先验时空一分为三:一个是天文学和物理学意义上的场相态时空(康德图式的耦合节点),一个是生态学意义上的境相态时空(皮亚杰图式的耦合节点),一个是遗传学意义上的模相态时空(威尔逊图式的耦合节点)。我们所要做的工作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维度还原。经过系统的维度还原之后,以语言符号为核心的人类耦合图式就呈现出来了:在各个意向维极上是不断生成着的意向码位,三个时空相态则构成了具体文本信息的重要激活机制。于是,充分利用耦合图式,针对《诗经》文本的耦合解码工作就可以顺利进行了。论文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用四个部分来系统阐释耦合图式理论的建构过程、语言符号的耦合图式特性、作为“复数之文”的诗歌文本中所蕴含的多维耦合着的诗性智慧、耦合图式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其具体的逻辑思路是:基于胡塞尔“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提出“维度还原”的主张,并以康德的“图式”理论为出发点,系统地借鉴黑格尔“正反合”和老子“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提炼出“正反耦”这个三位一体的维度范式,将所有这些维度耦合在拥有不同相态的“先验时空”这个坐标原点之下,就建构起“耦合图式”的立体坐标系来,它彻底打破了传统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把人们的关注视野引导到“耦合节点”上来;而在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的共识背景之下,一切哲学问题都呈现为语言问题,索绪尔意义上的符号能指和所指这个二元对立的系统必将被三位一体的“能所耦”所取代,沟通二者的耦合介质正是耦合图式的“维极意向性”,从而“所指”就不再是单一的“概念”,而是被维极意向性所赋值的“意向码位”,意向码位被不同相态的“先验时空”所激活,就构成具体文本的语符能指链所呈现出来的语用信息,从而实现语言信息的传递与解码;轴心时代之前的古代诗歌文本作为语言符号的编码系统,构成人类的初始母语,蕴含着维度丰盈的语用信息——也就是耦合意向性,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在维度还原基础上所重建起来的“耦合图式”,才能实现系统解码。某个民族的古代诗歌文本,由于受到封闭的地域文化局限,不可能都拥有耦合图式的全部耦合意向,一旦纳入耦合图式坐标参照系中,自身的盲区和遮蔽也会自然显现出来。第二章是应用耦合图式理论来分析《诗经》文本在物实码位上被场、境、模三个时空相态和物灵原型激活所形成的耦合意向性。具体选择了“在”、“置”、“归”、“采”四个动词作为激活标记引导出物实意向性在《诗经》文本中的呈现状态,随机选取个别篇章为例,进行耦合解码。着重阐释了巫术感应与形态共振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物实维极上的耦合意向性所形成的审美体验的生理与心理依据。第三章是应用耦合图式理论来分析《诗经》文本在象表码位上分别被三个时空相态和象灵原型激活所形成的耦合意向性。着重从表象、喻象、拟象、兴象四个角度,重新阐释“立象以尽意”的内在激活和赋值机制,并对某些具体篇章形成全新的阐释。第四章是应用耦合图式理论来分析《诗经》文本的征信码位上分别被三个时空相态和信灵原型激活所形成的耦合意向性。着重从文学的“白日梦”意义上去搜寻各种“梦境”的征兆以及相关的推理机制,具体论证了作为原型的“皇家之律”,并从正梦、类梦、反梦三个角度,对诗歌文本进行“释梦”性耦合解码。第五章是应用耦合图式理论来分析《诗经》文本的绎理码位上分别被三个时空相态和理灵原型激活所形成的耦合意向性。分别从场耦激活的越阈表达、境耦激活的谐音相关、模耦激活的神话蕴含三个方面对一些具体篇章进行耦合解码,最后着重从神谕——谶语这个原型的角度阐述从《诗经》文本中所发现的中国文化传统特色和朝代更迭的历史周期律问题。
其他文献
共和国在历经十年建设进入1960年代之时,内部既面临日益加剧的诸如“三大差别”等结构性问题,外部又有“和平演变”的威胁以及与苏联交恶所引发的对“修正主义”的担忧,这诸
2015年11月28日-30日,由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中国拉丁美洲学会、湖北大学巴西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拉美研究青年论坛暨"拉美发展与中拉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建国
5宏变量5.1一般规定数控平面磨床轴运动按附录A的规定。在程序中如果需要用宏变量,一般应采用表2定义的宏变量,本标准未定义的宏变量允许自由定义并使用。因数控系统不同,宏变量
黄遵宪文学地位的形成与奠定过程经历了戊戌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两个阶段。戊戌政变之后,梁启超以文学救国,发起“诗界革命”。从《清议报》到《新民丛报》前后两年间,梁启超对
GPON是目前实现FTTX的热门技术之一,是实现带宽接入网的最理想技术。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GPON技术的FTTH解决方案。
介绍交联聚乙烯绝缘阻水电力电缆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对制造过程中各道工序的工艺要求作详细阐述,对质量提出控制方法。
石化大型装置的生产和检修特点,给安全阀校验工作带来诸多影响因素。通过对目前常用的安全阀离线校验法、在线校验法和现场热态校验法这3种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各自的优缺点进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论文以晚清小说杂志发展历程中的“转型期”为研究核心,并以创办于这一时期的《小说林》杂志作为转型的标志性刊物,通过《小说林》展示“转型期”的特征,从史的角度对转型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这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城市中人口过多,因此必然带来很多空气污染问题。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政府部门制定一系列法律加强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