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烃液滴与静止和旋转聚乙烯颗粒的碰撞行为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maomao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液法流化床聚乙烯工艺是生产高性能聚乙烯产品的新工艺。在该工艺中,通过将烃类冷凝液以喷射雾化的方式引入气固流化床,在床层中形成浓度、温度差异化的聚合环境(气液固“云区”和气固“非云区”),能够生成分子链级别混合的高性能聚乙烯。其中,雾化液滴与在床层中穿梭运动的活性催化剂和聚乙烯活性颗粒发生碰撞、剪切作用,导致颗粒表面形成不同的持液状态。当液膜存留或包覆在颗粒表面,在流化气体和颗粒之间分别形成气液、液固界面。液膜的存在和蒸发不仅降低了颗粒的温度,而且改变了共聚单体等组分在催化剂颗粒活性位点附近的浓度和传质速率,进而影响所生成产品的结构性质。与此同时,烃类冷凝液通常为共聚单体(1-己烯、1-辛烯等)与惰性介质(异戊烷、正己烷等)的混合物,其沸点、表面张力、粘度、密度变化对于液膜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混合烃类液滴与高温聚乙烯颗粒碰撞后的液膜演化行为(蒸发、飞溅、覆膜等),并表征液膜演化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特性,对于气液法反应器的操作优化和产品结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激光非侵入式加热、高速摄像以及拟圆法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混合烃液滴与静止及旋转聚乙烯颗粒碰撞后的液膜演化行为,考察了混合烃组成、碰撞速度、颗粒温度、颗粒转速对碰撞行为及液膜演化的影响,分析了液膜演化过程中惯性力、表面张力与粘性力之间的竞争关系,获得了不同液滴韦伯数和颗粒温度下液膜流体力学行为的图谱,为气液法流化床工艺的冷凝液喷嘴选型及喷射条件确定提供了理论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包括:(1)采用高速摄像和图像处理的方法,分别研究了1-辛烯/正己烷和1-己烯/正己烷低粘度混合烃液滴体系与聚乙烯颗粒的碰撞行为以及碰撞后的液膜演化行为。结果表明,液滴与颗粒碰撞存在直接滑落和回涌两种典型行为,回涌利于强化传热传质,发生回涌的必要条件是低惯性力和高温。混合液滴的组分对液膜的流体力学行为和传热特性有显著影响,在1-辛烯/正己烷混合烃体系中,液膜的流体力学行为主要由质量分数占比较高的组分决定,且混合烃的泡点显著影响液膜的传热特性。(2)为进一步探究造成不同混合烃体系液膜行为差异的来源,研究了环己烯/环己烷高粘混合烃体系液滴中,不同混合配比和碰撞条件下(We=10~60,Tp=25、50、70、90、100℃)的混合烃液滴碰撞行为特性(铺展、滞后、滑落行为)。发现,环己烷/环己烯混合烃体系的流体力学行为均更倾向于纯环己烯的行为,与混合配比组成无关。提出发生直接滑落的两个判据,一是液膜开始平台期所处的位置位于颗粒南半球,二是液膜滑落的模式为挂耳式滑落,上述两个判据,若任一条件存真,则该碰撞条件下的液膜直接滑落。在液膜的平台期,所有碰撞条件下的实验组均存在双滞后现象,即液膜接触点和边缘形态变化对于颗粒北极点液膜厚度变化存在响应滞后的现象。在液-固界面的边界层的影响下,粘度较大的体系,滞后性更为显著。(3)采用高速摄像和红外热成像仪联用的方法,以1-辛烯、去离子水液滴与旋转的聚乙烯颗粒的碰撞过程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碰撞速度、颗粒温度、颗粒转速对液膜演化行为和传热特性的影响。发现了在低转速下,去离子水液膜的演化模式可分为回弹、过渡、破碎溅射三种。在回弹模式中,表面张力占主导;在破碎溅射模式中,惯性力占主导。在过渡模式中,表面张力和惯性力相互竞争,液膜形态存在由回弹向覆膜和破碎过渡的过程。1-辛烯液滴与颗粒的碰撞特性在所有条件下均具有一致性,基本遵循碰撞接触-覆膜-滑落的变化规律。在高转速下,去离子水和1-辛烯的液膜在演化前期无论经历何种运动模式(回弹、过渡、破碎溅射),当液膜在颗粒表面完成覆盖后,均有部分液膜在颗粒表面形成绕轴旋转,最终发生涡状破碎。此外,颗粒旋转促进了液膜在颗粒上的均匀分布和形变破碎。进一步,以接触角、铺展面积等指标对液膜在碰撞过程中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表征,发现随着颗粒升温,液膜在逐渐减小的表面张力和增强的液滴蒸发共同作用下,流动性增加,液膜进一步铺展。具体体现在一些现象,如随着颗粒升温,平衡状态下液膜与颗粒接触角减小、铺展面积增大、液膜开始破碎等。
其他文献
角膜是人眼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测量其表面轮廓对于计算屈光不正患者度数与指导佩戴角膜接触镜、辅助诊断干眼症与早期圆锥角膜、指导白内障手术与角膜屈光手术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针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角膜轮廓测量仪,如Placido角膜地形图仪、三角光栅网格投影系统等加工精度要求高,价格高昂,重建算法复杂,以及可能需侵入式涂覆荧光素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可调结构光投影的角膜轮廓测量方法。首先基于Gulls
学位
德兴铜矿新技术厂通过钼精矿氧化焙烧生产钼酸铵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烟气淋洗液与硝酸预处理母液的混合料液含钼~1g/L、铼~100mg/L、铜~9g/L。现行生产工艺仅回收了混合料液中的铼,而铜、钼没有回收。按目前生产规模计算,每年损失70多吨铜及8吨多的钼,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开展对混合料液中铜、钼等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也有利于环境保护。本文分析了铼、钼、铜在溶
学位
纤毛虫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纤毛虫粒径通常在5-200微米之间,是海洋浮游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纤毛虫可摄食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如细菌、鞭毛虫、浮游植物等,其自身又可作为中型浮游动物如桡足类及鱼类幼体的食物来源。因此,纤毛虫是连接微食物环与经典食物链的纽带,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纤毛虫生态学研
学位
近二十年来,全球科学家对不同环境下的四醚膜脂类脂物(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展开了较为广泛的研究,研究结果初步展示了其在有机质物源探究与环境参数重建中的潜力。河流-河口系统作为连接陆地与海洋物质运输的重要纽带,是研究全球物质循环,尤其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研究对象。因此,寻求示踪河流-河口系统有机碳循环的
学位
海洋内波是发生在层化海洋内部的一类超惯性波动。根据频率或波长的不同,内波可以划分为近惯性内波、内潮、内孤立波以及高频非线性内波等。内波谱表征内波能量密度随频率和波数的变化规律,反映了内波场在不同时空尺度上能量的分布情况,对于研究内波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海洋中声波的传播以及小尺度湍流混合的参数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南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岸线与地形复杂,且受到季风和黑潮的显著影响,蕴含着非常丰富
学位
由于其优异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和孔结构,ZIF-8作为一种气体分离膜材料被广泛研究。原位晶化是合成ZIF-8膜最简单的方法,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能在其表面一步原位晶化合成高质量ZIF-8膜的载体。另外,受制于合成方法,大部分文献报道的ZIF膜研究是基于片状载体的;而中空纤维载体比表面积大,装填密度高,易组成膜组件,应用灵活,有着很好的工业化前景。因此,本文分别通过双层纺丝技术和气相沉积技术调控
学位
期刊
在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探索语文学科知识转化为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讨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例,从系统梳理、过程探究和评价促进三个方面讨论教学实践路径,即厘清课程单元中的核心知识、聚焦语文实践活动、关注学科知识理解的水平进阶。
期刊
异丁酸酐(IBAN)和异丁酸(IBA)的热裂解是制备二甲基乙烯酮(DMK)的主要方法,也是工业生产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CBDO)聚酯单体的关键步骤。本文研究了 IBAN和IBA热裂解反应动力学、反应机理和IBA催化裂解反应机理,重点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在连续流动的微分反应器中进行IBAN的热裂解实验,在748K,停留时间为0.4 s,IBAN分压为10 kPa的条件下,
学位
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新能源电动汽车由于运行过程清洁无污染,因而得到广泛推广。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部分,电池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锂离子电池(LIBs)凭借自身能量密度高、库伦效率高、环境友好等性能优势受到电动汽车的青睐,随着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和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能够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短的充电时间,但同时也面临着因散热效率低而带来的电池寿命缩短以及安全问题
学位